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引言 | 第8-9页 |
1.2 DNA逻辑门的概述 | 第9-10页 |
1.2.1 DNA逻辑门的概念 | 第9页 |
1.2.2 DNA逻辑门的基本原理 | 第9-10页 |
1.3 DNA逻辑器件的组成以及分子识别方法 | 第10-12页 |
1.4 DNA逻辑门的构建方法 | 第12-15页 |
1.4.1 基于DNA构型变化构建DNA逻辑门 | 第12-13页 |
1.4.2 基于调控酶活性构建DNA逻辑门 | 第13-15页 |
1.5 DNA比色逻辑门的构建 | 第15-17页 |
1.6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基于三链DNA构型变换构建比色逻辑门 | 第18-28页 |
2.1 引言 | 第18-1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19-21页 |
2.2.1 试剂与仪器 | 第19-20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1-27页 |
2.3.1 功能分子三链发夹信标分子(tMB)的设计原理 | 第21页 |
2.3.2 OR逻辑门的构建 | 第21-22页 |
2.3.3 XOR逻辑门的构建 | 第22-23页 |
2.3.4 INHIBIT逻辑门的构建 | 第23-24页 |
2.3.5 AND逻辑门的构建 | 第24-25页 |
2.3.6 结合XOR和AND逻辑构建复合逻辑门MC | 第25-26页 |
2.3.7 逻辑门的圆二色谱表征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基于金属离子激活核酸外切酶活性来构建DNA比色逻辑门 | 第28-46页 |
3.1 引言 | 第28-2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9-31页 |
3.2.1 试剂与仪器 | 第29-30页 |
3.2.2 实验操作 | 第30-3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1-45页 |
3.3.1 逻辑系统的设计原理 | 第31-35页 |
3.3.2 OR逻辑门的构建 | 第35-36页 |
3.3.3 选择性的考察 | 第36-37页 |
3.3.4 Hg~(2+)和Ag~+的逻辑检测 | 第37-38页 |
3.3.5 AND逻辑门构建 | 第38-39页 |
3.3.6 INHIBIT逻辑门的构建 | 第39-40页 |
3.3.7 XOR逻辑门的构建 | 第40-41页 |
3.3.8 NOR逻辑门的构建 | 第41-42页 |
3.3.9 NAND逻辑门的构建 | 第42-43页 |
3.3.10 IMPLICATION逻辑门的构建 | 第43页 |
3.3.11 XNOR逻辑门的构建 | 第43-44页 |
3.3.12 结合AND和XOR逻辑构建的复合逻辑门(MC) | 第44-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6-55页 |
致谢 | 第5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