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运河工业遗址资源景观化研究--以小浦运河工业遗址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15页
        1.2.1 研究目的第14页
        1.2.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5-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页
        1.3.2 创新内容第15-16页
        1.3.3 研究框架第16页
        1.3.4 研究方法第16-18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第18-24页
    2.1 工业废弃地的产生第18-19页
        2.1.1 城镇化发展第18页
        2.1.2 逆工业化第18页
        2.1.3 资源枯竭第18页
        2.1.4 传统产业衰败第18-19页
    2.2 运河小镇的产生第19-21页
        2.2.1 城市河流演变史第19页
        2.2.2 运河文化第19页
        2.2.3 运河小镇第19-20页
        2.2.4 运河工业区的兴起和衰败第20页
        2.2.5 运河工业遗产地的复兴第20-21页
    2.3 相关概念第21页
        2.3.1 工业遗址第21页
        2.3.2 运河后工业景观第21页
        2.3.3 资源景观化第21页
    2.4 资源景观化遵循理论第21-23页
        2.4.1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1-22页
        2.4.2 工业美学理论第22页
        2.4.3 场所理论第22页
        2.4.4 再生理论第22-23页
    2.5 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工业遗址资源景观化相关问题概述第24-33页
    3.1 工业遗址资源景观化类型第24-25页
        3.1.1 整体结构资源景观化第24页
        3.1.2 局部区块资源景观化第24-25页
        3.1.3 关键节点资源景观化第25页
        3.1.4 结构活化资源景观化第25页
    3.2 工业遗址资源景观化模式第25-29页
        3.2.1 工业遗产地资源景观化模式第25-26页
        3.2.2 工业设施资源景观化模式第26-29页
    3.3 工业遗址资源景观化手法第29-32页
        3.3.1 工业遗产地资源景观化手法第29-30页
        3.3.2 工业设施资源景观化手法第30-32页
    3.4 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运河工业遗址基础分析第33-39页
    4.1 构成要素第33-34页
    4.2 空间类型第34页
    4.3 场地特征第34-36页
        4.3.1 自然环境特征第34-35页
        4.3.2 空间环境特征第35页
        4.3.3 工业环境特征第35-36页
    4.4 运河工业遗产价值载体第36页
    4.5 运河工业遗产价值第36-38页
        4.5.1 科技价值第37页
        4.5.2 历史价值第37页
        4.5.3 艺术价值第37页
        4.5.4 文化价值第37-38页
        4.5.5 稀缺价值第38页
    4.6 小结第38-39页
第五章 小浦运河工业遗产景观价值评估第39-48页
    5.1 研究方法第39-40页
    5.2 工业设施评分情况第40-44页
        5.2.1 总体评分情况第40页
        5.2.2 分类评分情况第40-44页
    5.3 筛选与评价模型第44-47页
        5.3.1 指标筛选第44页
        5.3.2 评价模型第44-47页
    5.4 小结第47-48页
第六章 小浦运河工业遗址预景分析第48-59页
    6.1 评价方法第48-50页
    6.2 结果分析第50-57页
        6.2.1 工业遗产地开发倾向分析第50页
        6.2.2 工业遗产地景观化倾向分析第50-51页
        6.2.3 工业遗产地节点景观化倾向分析第51-52页
        6.2.4 工业设施景观化倾向分析第52-57页
    6.3 小结第57-59页
第七章 实例探究——小浦运河工业遗址资源景观化第59-73页
    7.1 背景概况第59-60页
        7.1.1 区位分析第59页
        7.1.2 自然条件分析第59-60页
        7.1.3 人文景观资源分析第60页
    7.2 场地特征第60-63页
        7.2.1 场地优势第60-61页
        7.2.2 场地劣势第61页
        7.2.3 环境调研第61-63页
    7.3 总体规划第63-66页
        7.3.1 景观化依据第63页
        7.3.2 景观化原则第63-64页
        7.3.3 景观化目标第64-66页
    7.4 工业遗产地节点资源景观化第66-72页
        7.4.1 节点Ⅰ第66-68页
        7.4.2 节点Ⅱ第68-70页
        7.4.3 节点Ⅲ第70-72页
    7.5 小结第72-73页
第八章 结论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附录 小浦镇工业遗址价值评估调查问卷第78-103页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第103-104页
致谢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感知恢复的城市公园鸟鸣声景研究--以哈尔滨太阳岛公园为例
下一篇:装配式钢结构梁柱节点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