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中国模式”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选题缘起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8-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第8-11页 |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1-13页 |
·主要方法研究和创新点 | 第13-15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创新点 | 第14-15页 |
2 "中国模式"的界定 | 第15-23页 |
·"中国模式"问题的提出 | 第15-17页 |
·中国的发展态势引人瞩目 | 第15-16页 |
·国际社会对"华盛顿共识"的反思 | 第16-17页 |
·"中国模式"的概念 | 第17-19页 |
·"中国模式"与"北京共识"的异同 | 第17-18页 |
·"中国模式"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模式 | 第18-19页 |
·"中国模式"的演进历程 | 第19-23页 |
·探索阶段 | 第19-20页 |
·逐渐形成阶段 | 第20-21页 |
·发展与完善阶段 | 第21-23页 |
3 "中国模式"的基本特征 | 第23-33页 |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的思想路线 | 第23-25页 |
·实事求是是基础 | 第23-24页 |
·解放思想是前提 | 第24-25页 |
·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 第25-27页 |
·发展的主体是人民 | 第25-26页 |
·发展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 第26-27页 |
·渐进式改革的发展方式 | 第27-29页 |
·社会基本矛盾规律是改革的理论基石 | 第27-28页 |
·科学的方法是渐进式改革的关键 | 第28-29页 |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 第29-33页 |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 第29-30页 |
·保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 第30-31页 |
·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第31-33页 |
4 "中国模式"的省思 | 第33-37页 |
·"中国模式"的贡献 | 第33-34页 |
·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第33-34页 |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性的发展经验 | 第34页 |
·"中国模式"在发展进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 第34-37页 |
·效率与公平有待妥善兼顾 | 第35-36页 |
·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尚须平衡 | 第36-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