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假冒伪劣商品治理对策研究--基于和政地区的调查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导论 | 第10-16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3-14页 |
(二)调查法 | 第14页 |
(三)问卷法 | 第14页 |
四、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一)研究难点 | 第14页 |
(二)研究重点 | 第14-15页 |
(三)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农村假冒伪劣商品存在的根源及市场监管体制 | 第16-25页 |
一、农村假冒伪劣商品 | 第16-17页 |
二、农村假冒伪劣商品存在的根源 | 第17-22页 |
(一)农村商品市场监管力量弱 | 第17-19页 |
(二)农村个体经营者抗拒假冒伪劣商品的能力弱 | 第19-21页 |
(三)农村居民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 第21页 |
(四)农村市场环境较恶劣 | 第21-22页 |
三、市场监管体制 | 第22-25页 |
(一)市场准入监管 | 第23页 |
(二)市场行为监管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农村假冒伪劣商品监管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 第25-33页 |
一、农村假冒伪劣商品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25-29页 |
(一)农村假冒伪劣商品政府监管不力 | 第25-26页 |
(二)农村假冒伪劣商品监管中社会力量缺位 | 第26-28页 |
(三)行业自律监督不足 | 第28-29页 |
(四)消费主体监管监管缺失 | 第29页 |
二、农村假冒伪劣商品监管困境的成因分析 | 第29-33页 |
(一)农村市场政府监管失衡 | 第29-31页 |
(二)社会组织发展不足 | 第31页 |
(三)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强化农村假冒伪劣商品监管的对策建议 | 第33-41页 |
一、政府主导,构建农村假冒伪劣监管网络 | 第33-36页 |
(一)健全基层执法机构 | 第33-34页 |
(二)提升基层监管部门执法能力 | 第34页 |
(三)优化农村市场环境 | 第34-35页 |
(四)增强消费者防范意识 | 第35-36页 |
(五)扎实推进12315体系建设 | 第36页 |
二、社会力量参与,构建消费者维权体系 | 第36-38页 |
(一)构建信息共享平台 | 第36-37页 |
(二)切实发挥一会两站作用 | 第37-38页 |
三、加强行业自律,加强诚信建设 | 第38-41页 |
(一)提升行业自律能力 | 第38-39页 |
(二)构建信用监管体系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附录一 农村假冒伪劣商品调查问卷(消费者) | 第44-47页 |
附录二 农村假冒伪劣商品调查问卷(经营户) | 第47-50页 |
后记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