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4页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4-16页 |
第二章 BOOTKIT形式化建模 | 第16-25页 |
2.1 Bootkit工作原理简介 | 第16-18页 |
2.1.1 Windows操作系统引导流程 | 第16页 |
2.1.2 Bootkit工作流程 | 第16-18页 |
2.2 协同隐藏形式化建模框架 | 第18-20页 |
2.2.1 相关定义 | 第18-19页 |
2.2.2 Rootkit协同隐藏机制 | 第19-20页 |
2.3 Bootkit引导前后两级协同隐藏机制 | 第20-21页 |
2.3.1 Rootkit协同隐藏机制的不足 | 第20页 |
2.3.2 两级协同隐藏 | 第20-21页 |
2.4 Bootkit引导阶段多级协同隐藏机制 | 第21-24页 |
2.4.1 Windows引导阶段安全机制建模 | 第21-23页 |
2.4.2 Bootkit引导阶段恶意代码工作流程建模 | 第23-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BOOTKIT静态检测方法总体设计及相关技术介绍 | 第25-38页 |
3.1 Bootkit静态检测方法总体设计 | 第25-27页 |
3.1.1 静态检测方法的设计原理 | 第25-26页 |
3.1.2 静态检测方法的总体架构 | 第26-27页 |
3.2 BootDiskChecker所涉及的相关技术点 | 第27-37页 |
3.2.1 白名单技术简介 | 第27页 |
3.2.2 特征串扫描技术简介 | 第27-29页 |
3.2.3 MBR简介 | 第29-31页 |
3.2.4 PE格式文件简介 | 第31-34页 |
3.2.5 磁盘读写技术简介 | 第34-3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BOOTDISKCHECKER各模块实现 | 第38-55页 |
4.1 白名单模块的实现 | 第38-40页 |
4.2 恶意特征串搜索模块的实现 | 第40-41页 |
4.3 MBR搜索匹配模块的实现 | 第41-47页 |
4.3.1 MBR-Matching的设计原理 | 第41-43页 |
4.3.2 MBR特征序列的匹配 | 第43-46页 |
4.3.3 MBR-Matching子算法 | 第46-47页 |
4.4 PE文件搜索匹配模块的实现 | 第47-53页 |
4.4.1 PE-Matching的设计原理 | 第47-48页 |
4.4.2 PE特征序列的匹配 | 第48-51页 |
4.4.3 PE头标志字节的验证 | 第51-52页 |
4.4.4 PE文件的提取 | 第52-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55-71页 |
5.1 实验环境及测试样本 | 第55-56页 |
5.2 MBR白名单模块测试 | 第56-57页 |
5.2.1 MBR白名单实验结果 | 第56-57页 |
5.2.2 MBR白名单实验结果分析 | 第57页 |
5.3 MBR恶意特征串搜索模块测试 | 第57-60页 |
5.3.1 MBR恶意特征串实验结果 | 第58-59页 |
5.3.2 MBR恶意特征串搜索实验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5.4 MBR搜索匹配模块测试 | 第60-62页 |
5.4.1 MBR搜索匹配模块实验结果 | 第60-62页 |
5.4.2 MBR搜索匹配模块实验结果分析 | 第62页 |
5.5 PE文件搜索匹配模块测试 | 第62-69页 |
5.5.1 PE文件搜索模块实验结果 | 第62-69页 |
5.5.2 PE文件搜索实验结果分析 | 第69页 |
5.6 本章小节 | 第69-7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6.1 本文总结 | 第71-72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77-78页 |
附件 | 第78-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