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8页 |
1.1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1.1 甾体类化合物简介 | 第12-13页 |
1.1.2 甾体类化合物的来源 | 第13-15页 |
1.2 甾体激素中雄甾烷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研究进展 | 第15-34页 |
1.2.1 来自天然产物的雄甾烷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 第16-20页 |
1.2.2 来自合成的雄甾烷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 第20-33页 |
1.2.3 雄甾烷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 第33-34页 |
1.3 课题研究背景 | 第34-35页 |
1.4 课题研究内容 | 第35-36页 |
1.4.1 缅甸思茅藤叶的单体化学成分提取分离 | 第35-36页 |
1.4.2 单体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 | 第36页 |
1.4.3 体外免疫调节活性试验 | 第36页 |
1.4.4 体外抗炎活性试验 | 第36页 |
1.5 实验目的及意义 | 第36-38页 |
第二章 缅甸思茅藤叶化学成分研究 | 第38-66页 |
2.1 前言 | 第38页 |
2.2 实验材料、试剂及设备 | 第38-40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38-39页 |
2.2.2 实验用试剂 | 第39页 |
2.2.3 实验仪器 | 第39-40页 |
2.3 实验操作 | 第40-44页 |
2.3.1 样品前处理 | 第40页 |
2.3.2 单体化学成分的分离 | 第40-43页 |
2.3.3 糖水解及GC比对分析 | 第43-44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44-62页 |
2.4.1 化合物结构解析 | 第44-62页 |
2.4.2 新颖化合物理化数据 | 第62页 |
2.5 孕甾烷糖苷13CNMR谱图特点总结 | 第62-6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三章 缅甸思茅藤叶化学成分免疫抑制活性研究 | 第66-78页 |
3.1 前言 | 第66-67页 |
3.2 试验材料 | 第67-68页 |
3.2.1 试验动物 | 第67页 |
3.2.2 药品和试剂 | 第67页 |
3.2.3 试验试剂调配 | 第67-68页 |
3.2.4 试验仪器 | 第68页 |
3.3 试验方法 | 第68-70页 |
3.3.1 小鼠脾细胞悬液制备 | 第68-69页 |
3.3.2 外源有丝分裂原ConA和LPS的最佳浓度测定 | 第69页 |
3.3.3 T/B淋巴细胞增殖抑制试验 | 第69-70页 |
3.3.4 CCK-8法测定试验结果 | 第70页 |
3.3.5 数据处理 | 第70页 |
3.4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70-76页 |
3.4.1 ConA/LPS诱导小鼠脾脏T/B淋巴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 | 第70-71页 |
3.4.2 化合物1-14对ConA/LPS刺激的T/B淋巴细胞增殖抑制试验 | 第71-7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四章 缅甸思茅藤叶化学成分抗炎活性研究 | 第78-86页 |
4.1 前言 | 第78页 |
4.2 试验材料、试剂、设备等 | 第78-79页 |
4.3 试验过程 | 第79-81页 |
4.3.1 细胞培养及实验分组 | 第79页 |
4.3.2 炎症因子IL-1β、PGE2、TNF-α检测 | 第79-81页 |
4.3.3 数据处理分析 | 第81页 |
4.4 试验结果 | 第81-8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86-88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86页 |
5.2 创新点 | 第86-87页 |
5.3 展望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100页 |
附录A 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100-101页 |
附录B 新化合物的光谱图 | 第101-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