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10-11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19页 |
1.1 概述 | 第11-12页 |
1.1.1 国际乳腺癌形势严峻 | 第11页 |
1.1.2 我国乳腺癌形势严峻 | 第11-12页 |
1.1.3 中药抗乳腺癌的优势 | 第12页 |
1.2 肿瘤细胞的转移 | 第12-13页 |
1.3 雷公藤红素 | 第13-15页 |
1.3.1 雷公藤红素的性质 | 第13页 |
1.3.2 雷公藤红素抗肿瘤细胞的分子靶点 | 第13-15页 |
1.4 表皮生长因子(EGF)以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功能 | 第15-16页 |
1.5 表皮生长因子(EGF)在Jak1/Stat3信号通路中的作用 | 第16页 |
1.6 C-myc在转移中的作用 | 第16-17页 |
1.7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1.8 实验路线图 | 第18-19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19-28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2.2 实验试剂 | 第19页 |
2.3 实验仪器 | 第19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19-25页 |
2.4.1 细胞的培养 | 第19-20页 |
2.4.1.1 细胞的传代 | 第19-20页 |
2.4.1.2 细胞的冻存 | 第20页 |
2.4.1.3 细胞的复苏 | 第20页 |
2.4.2 雷公藤红素的配制 | 第20页 |
2.4.3 EGF的配置 | 第20-21页 |
2.4.4 MTT检测细胞活性实验 | 第21页 |
2.4.5 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 | 第21-22页 |
2.4.6 细胞粘附实验检测细胞黏附能力 | 第22-23页 |
2.4.7 小管生成实验检测细胞管腔数量 | 第23页 |
2.4.8 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 | 第23-24页 |
2.4.9 Real Time-PCR实验 | 第24-25页 |
2.4.9.1 Total RNA的提取 | 第24页 |
2.4.9.2 RNA逆转录为c DNA | 第24页 |
2.4.9.3 引物设计 | 第24-25页 |
2.4.9.4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 第25页 |
2.5 Western Blot分析蛋白表达水平 | 第25-28页 |
2.5.1 总蛋白质提取 | 第25页 |
2.5.2 BCA绘制标准曲线和蛋白质浓度 | 第25页 |
2.5.3 SDS-PAGE | 第25-26页 |
2.5.4 转膜及封闭 | 第26-27页 |
2.5.5 孵育抗体 | 第27页 |
2.5.6 显影 | 第27页 |
2.5.7 统计学方法 | 第27-28页 |
第3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8-35页 |
3.1 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 常规形态观察 | 第28页 |
3.2 Cel抑制由EGF诱导的乳腺癌细胞MDA-MB-231 转移 | 第28-35页 |
3.2.1 Cel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 细胞活性的影响 | 第28页 |
3.2.2 Cel对由EGF诱导的乳腺癌细胞MDA-MB-231 迁移的影响 | 第28-29页 |
3.2.4 Cel对由EGF诱导的乳腺癌细胞MDA-MB-231 粘附的影响 | 第29-30页 |
3.2.5 Cel对由EGF诱导的乳腺癌细胞MDA-MB-231 血管生成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6 Cel对由EGF诱导的乳腺癌细胞MDA-MB-231 侵袭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7 Cel抑制EGF对Jak1/Stat3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促进作用 | 第32-33页 |
3.2.8 Cel抑制EGF对Jak1/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促进作用 | 第33-35页 |
第4章 讨论 | 第35-38页 |
1.雷公藤红素抑制乳腺癌的转移 | 第35页 |
2.雷公藤红素抑制EGF诱导的乳腺癌转移 | 第35-38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8页 |
附录 | 第48-52页 |
附录 A 试剂配置 | 第48-49页 |
附录 B | 第49-52页 |
1 基因Jak1的扩增效率 | 第49页 |
2 基因Stat3的扩增效率 | 第49-50页 |
3 基因C-myc的扩增效率 | 第50页 |
4 内参GAPDH的扩增效率 | 第50-51页 |
5 蛋白质标准曲线 | 第51页 |
6 总RNA电泳图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6页 |
在校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56页 |
一、学术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