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方志学家郭棐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8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5页 |
一、出版郭棐遗著 | 第11-12页 |
二、郭棐及其著述研究 | 第12-15页 |
第三节 研究对象界定与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第一章 郭棐的生平事迹与师承关系 | 第18-30页 |
第一节 郭棐籍贯考 | 第18-20页 |
第二节 郭棐的生平事迹 | 第20-25页 |
第三节 郭棐的家学渊源与师承关系 | 第25-30页 |
一、郭大治 | 第25-27页 |
二、湛若水 | 第27-28页 |
三、林大春 | 第28-30页 |
第二章 郭棐的方志思想 | 第30-46页 |
第一节 方志起源说 | 第31-34页 |
一、明代方志学家之说 | 第31-33页 |
二、郭棐之论 | 第33-34页 |
第二节 方志性质说 | 第34-37页 |
一、明代方志学家之说 | 第34-36页 |
二、郭棐之论 | 第36-37页 |
第三节 方志功用说 | 第37-40页 |
一、存史功用 | 第38页 |
二、资治功用 | 第38-39页 |
三、教化功用 | 第39-40页 |
第四节 方志体例说 | 第40-43页 |
一、明代方志体例种种 | 第41-43页 |
二、郭棐的方志体例主张 | 第43页 |
第五节 “志德”说 | 第43-46页 |
第三章 郭棐的修志实践 | 第46-61页 |
第一节 通志的修纂 | 第46-53页 |
一、《四川总志》 | 第47-48页 |
二、《宾州志》 | 第48-50页 |
三、《粤大记》 | 第50-51页 |
四、《广东通志》 | 第51-53页 |
第二节 专志的修纂 | 第53-55页 |
第三节 杂志的修纂 | 第55-57页 |
第四节 军事志书的修纂 | 第57-61页 |
第四章 郭棐在中国方志史上的主要贡献 | 第61-74页 |
第一节 藩省志体例的充分应用 | 第61-68页 |
一、与(嘉靖)《江西通志》相比较 | 第61-63页 |
二、与历朝《广东通志》相比较 | 第63-66页 |
三、藩省志体例的影响 | 第66-68页 |
第二节 地方史料的有效保存 | 第68-71页 |
第三节 方志地位的进一步提升 | 第71-74页 |
第五章 郭棐在方志编纂上的局限 | 第74-81页 |
第一节 方志多序的弊病 | 第74-75页 |
第二节 修志人员的缺乏 | 第75-76页 |
第三节 明代文风的影响 | 第76-78页 |
第四节 地图绘制技术的落后 | 第78-81页 |
结语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后记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