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沃金资源平等理论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一、导论 | 第7-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7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1.国外相关研究 | 第8-9页 |
2.国内相关研究 | 第9-10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0页 |
(五)论文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二、德沃金资源平等理论的内容分析 | 第11-22页 |
(一)资源平等理论产生的背景 | 第11-15页 |
1.资源平等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11-12页 |
2.资源平等理论产生的理论背景 | 第12-14页 |
3.《至上的美德》理论结构与内容分析 | 第14-15页 |
(二)资源平等理论的内涵 | 第15-22页 |
1.一个起点 | 第15页 |
2.两个原则 | 第15-16页 |
3.两个资源 | 第16页 |
4.两个目标 | 第16-17页 |
5.两个实践 | 第17-22页 |
三、德沃金资源平等理论与其它平等理论的比较分析 | 第22-28页 |
(一)与功利主义的效用平等理论的比较 | 第22页 |
(二)与罗尔斯的“基本善”平等理论的比较 | 第22-23页 |
(三)与诺齐克的权利平等理论的比较 | 第23-25页 |
(四)与沃尔泽的复合平等理论的比较 | 第25-26页 |
(五)与阿玛蒂亚·森的能力平等理论的比较 | 第26-28页 |
四、德沃金资源平等理论的评价 | 第28-34页 |
(一)资源平等的理论价值 | 第28-29页 |
(二)资源平等理论的缺陷与不足 | 第29-31页 |
(三)资源平等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启示 | 第31-34页 |
1.对收入分配的启示 | 第31-32页 |
2.对教育公平的启示 | 第32-33页 |
3.对少数人权利保护的启示 | 第33-34页 |
结束语 | 第34-35页 |
注释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