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虚无主义的现实表现及其克服路径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一、绪论 | 第9-16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理论意义 | 第9页 |
2、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研究目标与方法 | 第13-14页 |
1、研究目标 | 第13-14页 |
2、研究方法 | 第14页 |
(四)重点创新点 | 第14-16页 |
二、虚无主义的内涵和价值虚无主义的本质 | 第16-25页 |
(一)虚无主义的内涵和类型 | 第16-22页 |
1、虚无主义的内涵 | 第16-17页 |
2、虚无主义的类型 | 第17-22页 |
(二)价值虚无主义的本质 | 第22-25页 |
1、价值虚无主义虚无了“什么” | 第22-24页 |
2、价值虚无主义“怎样”虚无价值 | 第24-25页 |
三、价值虚无主义的现实表现 | 第25-35页 |
(一)定向危机使人们失去生活的意义 | 第25-29页 |
1、价值观的缺失 | 第25-27页 |
2、存在意义的虚无 | 第27-29页 |
(二)错误的价值观使人们精神颓废 | 第29-31页 |
1、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侵蚀 | 第29-30页 |
2、悲观主义盛行 | 第30-31页 |
(三)正确的价值观被腐蚀 | 第31-35页 |
1、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边缘化 | 第31-33页 |
2、民族凝聚力淡化 | 第33-35页 |
四、价值虚无主义的根源 | 第35-41页 |
(一)理论根源 | 第35-38页 |
1、价值虚无主义理论根源于形而上学 | 第35-36页 |
2、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批判 | 第36-38页 |
(二)现实根源 | 第38-41页 |
1、价值虚无主义现实根源于资本 | 第38-39页 |
2、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 | 第39-41页 |
五、克服价值虚无主义的路径 | 第41-48页 |
(一)回归本体意义,提高价值自觉 | 第41-43页 |
1、本体意义的回归 | 第41-42页 |
2、提高人的价值自觉 | 第42-43页 |
(二)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全社会价值理想 | 第43-45页 |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 第43-44页 |
2、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44-45页 |
(三)以改革实践推动价值观创新 | 第45-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附件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