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盆地盐碱荒地空间分异特征及利用规划
摘要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1.2.1 盐碱地空间分异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1.2.2 盐碱地评价研究进展 | 第11页 |
1.2.3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 | 第11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2-16页 |
1.4.1 数据来源 | 第12-13页 |
1.4.2 空间分析方法 | 第13页 |
1.4.3 评价方法 | 第13页 |
1.4.4 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2 盐碱荒地空间分异特征 | 第16-27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6-19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16页 |
2.1.2 气候 | 第16-17页 |
2.1.3 水文 | 第17页 |
2.1.4 地质地貌 | 第17-18页 |
2.1.5 土壤与植被 | 第18页 |
2.1.6 土地资源概况 | 第18页 |
2.1.7 矿产资源 | 第18页 |
2.1.8 社会经济发展 | 第18-19页 |
2.2 空间分异特征 | 第19-25页 |
2.2.1 地形特征 | 第19-20页 |
2.2.2 地貌特征 | 第20-21页 |
2.2.3 水文特征 | 第21-24页 |
2.2.4 土壤特征 | 第24-25页 |
2.3 小结 | 第25-27页 |
3 盐碱荒地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 | 第27-34页 |
3.1 确定评价单元 | 第27页 |
3.2 构建评价体系 | 第27-31页 |
3.2.1 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27页 |
3.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27-28页 |
3.2.3 评价指标标准化 | 第28-30页 |
3.2.4 综合得分计算与等级确定 | 第30-31页 |
3.3 评价结果 | 第31-34页 |
3.3.1 评价综合得分 | 第31页 |
3.3.2 盐碱荒地开发利用等级分布 | 第31-34页 |
4 盐碱荒地利用规划 | 第34-39页 |
4.1 划分开发利用适宜性类型原则 | 第34页 |
4.2 开发利用适宜性类型 | 第34-36页 |
4.3 盐碱荒地开发利用可采取的措施 | 第36-39页 |
4.3.1 工程措施 | 第36-37页 |
4.3.2 农艺措施 | 第37-39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39-41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39-40页 |
5.2 展望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Abstract | 第45-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与发表的论文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