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33页 |
1.1 选题背景与缘起 | 第17-1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7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3-27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7-2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7-2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8页 |
1.4 研究价值与意义 | 第28-30页 |
1.4.1 学术价值 | 第28-29页 |
1.4.2 现实意义 | 第29-30页 |
1.5 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30-31页 |
1.5.1 创新之处 | 第30-31页 |
1.5.2 不足之处 | 第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2章 中曾根康弘与日本新保守主义的发轫 | 第33-59页 |
2.1 中曾根康弘的政治生涯与新保守主义产生的背景 | 第33-39页 |
2.1.1 中曾根康弘的政治生涯 | 第33-34页 |
2.1.2 中曾根康弘“新保守主义”的内涵 | 第34-35页 |
2.1.3 日本新保守主义产生的背景 | 第35-39页 |
2.2 中曾根康弘的新保守主义政治理念 | 第39-49页 |
2.2.1 中曾根康弘的“战后政治总决算”口号 | 第39-41页 |
2.2.2 中曾根康弘的“修宪”主张 | 第41-44页 |
2.2.3 中曾根康弘的“鹰派”历史观 | 第44-48页 |
2.2.4 中曾根康弘的安全观 | 第48-49页 |
2.3 中曾根康弘的新保守主义政治实践 | 第49-54页 |
2.3.1 首开八一五“公职”参拜靖国神社的恶例 | 第50-51页 |
2.3.2 首次突破防卫费不超过GNP1%的限制 | 第51-52页 |
2.3.3 强化日美同盟与构建保守主义国际统一战线 | 第52-54页 |
2.4 中曾根康弘:日本新保守主义的奠基人 | 第54-57页 |
2.4.1 吹响了日本新保守主义的号角 | 第54-56页 |
2.4.2 启动了日本政治右倾化的进程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3章 小泽一郎与日本新保守主义的理论化 | 第59-85页 |
3.1 小泽一郎的政治生涯与日本政治右倾化 | 第59-66页 |
3.1.1 小泽一郎的政治生涯 | 第59-64页 |
3.1.2 小泽一郎与日本政治右倾化 | 第64-66页 |
3.2 小泽一郎的新保守主义政治理念 | 第66-73页 |
3.2.1 小泽一郎的“保守两党制”政治理念 | 第66-69页 |
3.2.2 小泽一郎的“普通国家论”政治理念 | 第69-73页 |
3.3 小泽一郎的新保守主义政治实践 | 第73-79页 |
3.3.1 “保守两党制”政治实践与日本政治体制改革 | 第73-76页 |
3.3.2 “普通国家论”政治实践与日本国家战略调整 | 第76-79页 |
3.4 小泽一郎:日本新保守主义的理论旗手 | 第79-83页 |
3.4.1 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实际推手 | 第79-82页 |
3.4.2 日本新保守主义的一面旗帜 | 第82-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4章 安倍晋三与日本新保守主义的践行 | 第85-111页 |
4.1 安倍晋三的右翼政治基因与从政生涯 | 第85-87页 |
4.1.1 安倍晋三的右翼政治基因 | 第85-86页 |
4.1.2 安倍晋三的从政生涯 | 第86-87页 |
4.2 安倍晋三的新保守主义政治理念 | 第87-93页 |
4.2.1 安倍晋三的“美丽国家”之内涵 | 第87-88页 |
4.2.2 安倍晋三的“修宪”主张 | 第88-91页 |
4.2.3 安倍晋三的右翼历史观 | 第91-93页 |
4.3 安倍晋三的新保守主义政治实践 | 第93-103页 |
4.3.1 “公职”参拜靖国神社 | 第93-95页 |
4.3.2 修改《教育基本法》和《国民投票法》 | 第95-96页 |
4.3.3 强推“密保法”和“解禁集体自卫权” | 第96-98页 |
4.3.4 加快“强军修宪”步伐 | 第98-101页 |
4.3.5 强化“日美同盟”和推行围堵中国外交 | 第101-103页 |
4.4 安倍晋三:日本新保守主义的践行者 | 第103-109页 |
4.4.1 “摆脱战后体制”的右翼政治强人 | 第103-106页 |
4.4.2 日本政治右倾化进程中的转折性人物 | 第106-109页 |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第5章 中曾根康弘、小泽一郎、安倍晋三新保守主义比较研究 | 第111-141页 |
5.1 中曾根、小泽、安倍新保守主义政治理念之比较 | 第111-124页 |
5.1.1 中曾根、小泽、安倍新保守主义政治理念的相同点 | 第111-121页 |
5.1.2 中曾根、小泽、安倍新保守主义政治理念的不同点 | 第121-124页 |
5.2 中曾根、小泽、安倍新保守主义政治实践之比较 | 第124-136页 |
5.2.1 中曾根、小泽、安倍新保守主义政治实践的相同点 | 第124-128页 |
5.2.2 中曾根、小泽、安倍新保守主义政治实践的不同点 | 第128-136页 |
5.3 中曾根、小泽、安倍在日本政治右倾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综合评价 | 第136-138页 |
5.3.1 中曾根康弘: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启动者 | 第136-137页 |
5.3.2 小泽一郎:日本政治右倾化的推动者 | 第137-138页 |
5.3.3 安倍晋三:日本政治右倾化的提速者 | 第138页 |
本章小结 | 第138-141页 |
第6章 日本新保守主义政治势力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 第141-161页 |
6.1 日本新保守势力错误的历史观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 第141-145页 |
6.1.1 日本右翼知识分子的战争翻案谬论 | 第141-144页 |
6.1.2 日本新保守势力的战争翻案行径 | 第144-145页 |
6.2 日本新保守势力支持“台独”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 第145-150页 |
6.2.1 日本新保守势力支持“台独”的具体行径 | 第146-148页 |
6.2.2 日本新保守势力支持“台独”的主要原因 | 第148-150页 |
6.3 日本新保守势力制造钓鱼岛争端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 第150-159页 |
6.3.1 钓鱼岛问题的历史由来 | 第150-153页 |
6.3.2 日本新保守势力使钓鱼岛问题尖锐化 | 第153-157页 |
6.3.3 日本新保守势力不断挑起钓鱼岛争端的主要原因 | 第157-159页 |
本章小结 | 第159-161页 |
结束语 | 第161-165页 |
参考文献 | 第165-177页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情况 | 第177-179页 |
致谢 | 第1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