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各种类型园林论文

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历史发展及设计策略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7页
    1.1 课题背景第15-16页
        1.1.1 奥林匹克公园与城市发展相辅相成第15页
        1.1.2 奥林匹克公园“可持续发展”的浪潮第15-16页
        1.1.3 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经久不衰第16页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6-18页
        1.2.1 研究目的第16-17页
        1.2.2 研究意义第17-18页
    1.3 研究对象及范围第18-19页
        1.3.1 研究对象第18-19页
        1.3.2 研究范围第19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3页
        1.4.1 国外研究现状第19-22页
        1.4.2 国内研究现状第22-23页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3-25页
        1.5.1 研究内容第23-25页
        1.5.2 研究方法第25页
    1.6 研究创新点第25-27页
第二章 奥林匹克公园的相关理论及相关案例第27-45页
    2.1 奥林匹克公园的风景园林设计相关理论第27-29页
        2.1.1 适应性理论第27-28页
        2.1.2 奥林匹克公园设计基本面在适应性中的体现第28-29页
    2.2 奥林匹克公园相关案例分析第29-43页
        2.2.1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第29-32页
        2.2.2 巴塞罗那奥林匹克公园第32-35页
        2.2.3 悉尼奥林匹克公园第35-38页
        2.2.4 汉城奥林匹克公园第38-40页
        2.2.5 蒙特利尔奥林匹克公园第40-43页
    2.3 案例问题及成因对比分析第43-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三章 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历史沿革第45-66页
    3.1 赛前时期发展历程第45-57页
        3.1.1 农牧萌芽阶段的场地历史第46-48页
        3.1.2 军工发展阶段的场地历史第48-54页
        3.1.3 战后恢复阶段的场地历史第54-57页
    3.2 赛时时期发展历程第57-61页
        3.2.1 慕尼黑申奥成功获取举办权第57-58页
        3.2.2 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的规划与建设第58-60页
        3.2.3 慕尼黑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第60-61页
    3.3 赛后时期发展历程第61-64页
        3.3.1 赛后奥林匹克公园经营管理第61-62页
        3.3.2 赛后场地优化与调整第62-63页
        3.3.3 场地近况及未来发展第63-64页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四章 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策略分析第66-110页
    4.1 设计团队及设计理念第66-71页
        4.1.1 设计团队第66-67页
        4.1.2 设计理念第67-70页
        4.1.3 设计构想第70-71页
    4.2 赛前选址策略分析第71-74页
        4.2.1 空间结构的完善第71-72页
        4.2.2 交通网络的扩展第72-73页
        4.2.3 生态环境的提升第73页
        4.2.4 文脉精神的延续第73-74页
    4.3 赛时适应性设计策略分析第74-100页
        4.3.1 空间适应性——平衡、延续第74-83页
        4.3.2 生态适应性——韧性、联通第83-89页
        4.3.3 功能适应性——人本、互动第89-94页
        4.3.4 文化适应性——本土、国际第94-100页
    4.4 赛后发展中更新设计策略分析第100-108页
        4.4.1 触发空间联动第100-102页
        4.4.2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第102-103页
        4.4.3 触发产业衍生与功能转置第103-107页
        4.4.4 激发文化交流第107-108页
    本章小节第108-110页
第五章 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的借鉴意义第110-116页
    5.1 对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设计理念的借鉴第110-111页
        5.1.1 前瞻性的设计理念第110页
        5.1.2 强调公众参与第110-111页
        5.1.3 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第111页
    5.2 对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设计策略的借鉴第111-115页
        5.2.1 对选址的借鉴第111-112页
        5.2.2 对空间布局的借鉴第112-113页
        5.2.3 对交通体系构建的借鉴第113页
        5.2.4 对生态设计的借鉴第113-114页
        5.2.5 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借鉴第114页
        5.2.6 对文化表达的借鉴第114-115页
    本章小节第115-116页
结论与展望第116-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6页
附录第126-13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0-131页
致谢第131-132页
附件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神经心理学视角下学生译员交传数字口译记忆和心理因素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广府古建木结构残损箍头榫加固节点抗震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