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评价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预期创新点 | 第14-16页 |
1.4.1 研究的重点、难点 | 第14-15页 |
1.4.2 预期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近代天津城市发展 | 第16-25页 |
2.1 近代天津城市发展概况 | 第16-17页 |
2.1.1 城区面积的扩张 | 第16页 |
2.1.2 城区人口的不断增长 | 第16-17页 |
2.2 遍布天津的各国租界 | 第17-19页 |
2.2.1 天津各国租界的概况 | 第17页 |
2.2.2 天津各国租界的基本建立 | 第17-19页 |
2.3 抗战前天津城市生活情况 | 第19-25页 |
2.3.1 抗战前天津人民收入情况 | 第19-22页 |
2.3.2 抗战前天津的物价情况 | 第22-23页 |
2.3.3 天津城市生活费指数情况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沦陷时期天津的压迫与抗争 | 第25-35页 |
3.1 “七七事变”前夕日军谋划占领天津 | 第25页 |
3.1.1 入侵天津前的准备 | 第25页 |
3.1.2 “七七事变”后全面入侵天津 | 第25页 |
3.2 沦陷初期天津的城市状况 | 第25-26页 |
3.2.1 日军进入天津后的恶行 | 第25-26页 |
3.2.2 日军侵略天津造成的损失 | 第26页 |
3.3 沦陷时期天津的汉奸组织 | 第26-31页 |
3.3.1 “以华制华”下出现的汉奸组织 | 第26-30页 |
3.3.2 天津汉奸组织的原因和特点 | 第30-31页 |
3.4 中共领导的天津的反抗与斗争 | 第31-35页 |
3.4.1 中共领导下的天津市区的抗日斗争 | 第31-33页 |
3.4.2 中共领导下的天津周边的抗日活动 | 第33-34页 |
3.4.3 抗日斗争下对天津城市生活的影响和意义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沦陷时期日本对天津的全面控制 | 第35-41页 |
4.1 经济、资源上的掠夺和统制 | 第35-37页 |
4.1.1 运输线的恢复和建设 | 第35页 |
4.1.2 巧取豪夺,侵占天津工业 | 第35-36页 |
4.1.3 控制天津粮食,侵夺天津农业 | 第36页 |
4.1.4 控制天津金融,掌控天津经济 | 第36-37页 |
4.2 思想文化的统制 | 第37-41页 |
4.2.1 加强舆论宣传,控制平面媒体 | 第37-38页 |
4.2.2 推行日本思想、奴化天津民众 | 第38-39页 |
4.2.3 开展治安强化运动,钳制天津人民思想以及行动 | 第39-41页 |
第五章 沦陷时期日本对天津城市生活的影响 | 第41-48页 |
5.1 日伪统制下对天津的城市变化 | 第41-46页 |
5.1.1 人口的由减到增 | 第41-42页 |
5.1.2 城区的调整以及租界的变化 | 第42页 |
5.1.3 日伪统制下天津市民民生 | 第42-46页 |
5.2 沦陷统制下对天津城市生活的影响 | 第46-47页 |
5.2.1 经济侵略带来的影响 | 第46-47页 |
5.2.2 文化渗透带来的影响 | 第47页 |
5.3 总结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