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乌江上游水体富营养化动力学建模及控制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8-13页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第8-9页
    1.2 研究目的第9页
    1.3 研究意义第9-10页
        1.3.1 理论意义第9页
        1.3.2 现实意义第9-10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0-11页
        1.4.1 研究内容第10页
        1.4.2 研究基本思路与框架第10-11页
        1.4.3 研究方法第11页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1-13页
        1.5.1 研究理论视角的创新第11-12页
        1.5.2 模型的创新第12-13页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第13-22页
    2.1 水体富营养化研究第13-16页
        2.1.1 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第13页
        2.1.2 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因素第13-14页
        2.1.3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第14-16页
    2.2 水体富营养化文献综述第16-21页
        2.2.1 国内外水体富营养化的调查研究第16-17页
        2.2.2 水体富营养化的评价研究第17-18页
        2.2.3 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原因研究第18页
        2.2.4 模拟水体富营养化形成过程的研究第18-20页
        2.2.5 水体富营养化预测及治理研究第20-21页
    2.3 乌江上游水体富营养化的研究综述第21-22页
3 水体富营养化动力学建模及分析第22-35页
    3.1 生物动力学概念与阐述第22-23页
    3.2 脉冲微分方程理论第23-24页
    3.3 水体富营养化模型的建立第24-28页
    3.4 水体富营养化模型的分析第28-35页
4 具冬眠特征的水体富营养化动力学建模及分析第35-46页
    4.1 具冬眠特征的水体富营养化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35-36页
    4.2 具冬眠特征的水体富营养化动力学模型的分析第36-46页
5 结论与展望第46-48页
    5.1 研究结果讨论第46页
    5.2 对乌江上游水体富营养化的建议第46-47页
    5.3 未来研究方向及展望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附录 A第52-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γ-Al2O3催化降解PVA的研究
下一篇: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