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聚乙烯醇污染物的分类及其危害 | 第10页 |
1.3 聚乙烯醇污染物的处理 | 第10-15页 |
1.3.1 传统的聚乙烯醇污染物处理方法 | 第10-11页 |
1.3.2 高级氧化技术降解处理聚乙烯醇污染物 | 第11-15页 |
1.4 非均相类Fenton技术 | 第15-17页 |
1.4.1 非均相类Fenton技术简介 | 第15页 |
1.4.2 非均相类Fenton技术在有机废水处理的应用 | 第15-17页 |
1.5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5.1 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7页 |
1.5.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γ-Al_2O_3的制备、表征及分析 | 第19-27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2.2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 第19-20页 |
2.3 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γ-Al_2O_3的制备 | 第20页 |
2.3.1 Mn_xO_y/γ-Al_2O_3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20页 |
2.3.2 Cu_xO_y/γ-Al_2O_3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20页 |
2.3.3 Fe_xO_y/γ-Al_2O_3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20页 |
2.3.4 Fe_xMn_yCu_zO_w/γ-Al_2O_3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20页 |
2.4 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γ-Al_2O_3的表征 | 第20-21页 |
2.4.1 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γ-Al_2O_3的XRD表征 | 第20页 |
2.4.2 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γ-Al_2O_3的BET表征 | 第20-21页 |
2.4.3 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γ-Al_2O_3的SEM-EDS表征 | 第21页 |
2.5 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γ-Al_2O_3的表征分析 | 第21-26页 |
2.5.1 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γ-Al_2O_3的XRD表征分析 | 第21-23页 |
2.5.2 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γ-Al_2O_3的BET表征分析 | 第23-24页 |
2.5.3 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γ-Al_2O_3的SEM-EDS表征分析 | 第24-2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γ-Al_2O_3催化双氧水降解PVA | 第27-50页 |
3.1 PVA浓度的测定方法 | 第27页 |
3.2 响应面优化法分析四种纳米颗粒催化双氧水降解PVA的工艺 | 第27-32页 |
3.3 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γ-Al_2O_3煅烧温度对PVA降解的影响 | 第32-34页 |
3.4 初始溶液pH值对PVA降解的影响 | 第34-37页 |
3.5 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γ-Al_2O_3投加量对PVA降解的影响 | 第37-41页 |
3.6 双氧水投加量对PVA降解的影响 | 第41-44页 |
3.7 初始PVA浓度对PVA降解的影响 | 第44-47页 |
3.8 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γ-Al_2O_3的重复使用性能 | 第47-49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γ-Al_2O_3催化双氧水降解PVA机理初探 | 第50-56页 |
4.1 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γ-Al_2O_3催化双氧水降解PVA的产物分析 | 第50-52页 |
4.2 四种纳米颗粒催化双氧水降解PVA的反应原理 | 第52-5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9页 |
5.1 结论 | 第56-57页 |
5.2 展望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附录I: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 第64-65页 |
附录II:PVA废水的相关生化指标 | 第65-66页 |
附录III:本论文所涉及的相关简写说明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