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4 论文的总体结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2.2 理论依据 | 第15-16页 |
2.2.1 输入假说理论(InputHypothesis) | 第15页 |
2.2.2 输出假说理论(OutputHypothesis) | 第15-16页 |
2.2.3 互动协同理论(InteractionHypothesis) | 第16页 |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2.3.1 国内读后续写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2.3.2 国外阅读与写作关系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20-24页 |
3.1 研究问题 | 第20页 |
3.2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3.4 研究工具 | 第21页 |
3.5 研究程序 | 第21-23页 |
3.5.1 实验前测 | 第22页 |
3.5.2 实验过程 | 第22页 |
3.5.3 实验后测 | 第22页 |
3.5.4 问卷调查与访谈 | 第22-23页 |
3.6 数据分析 | 第23-24页 |
第四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24-37页 |
4.1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第24-26页 |
4.1.1 实验前调查问卷分析 | 第24-25页 |
4.1.2 实验后调查问卷分析 | 第25-26页 |
4.2 实验成绩分析 | 第26-31页 |
4.2.1 内容成绩分析 | 第26-27页 |
4.2.2 结构成绩分析 | 第27页 |
4.2.3 语言成绩分析 | 第27-28页 |
4.2.4 内容单因素组内方差分析 | 第28-29页 |
4.2.5 结构单因素组内方差分析 | 第29-30页 |
4.2.6 语言单因素组内方差分析 | 第30-31页 |
4.3 访谈结果分析 | 第31-33页 |
4.4 讨论 | 第33-37页 |
4.4.1 读后续写对高中英语写作在内容上的影响 | 第33-34页 |
4.4.2 读后续写对高中英语写作在结构上的影响 | 第34-35页 |
4.4.3 读后续写对高中英语写作在语言上的影响 | 第35-3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37-40页 |
5.1 研究的主要发现 | 第37-38页 |
5.2 教学启示与建议 | 第38-39页 |
5.3 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附录I 前测调查问卷 | 第44-45页 |
附录II 后测调查问卷 | 第45-46页 |
附录III 前测、后测1及后测2所用作文题目 | 第46-48页 |
附录IV 读后续写所用作文题目 | 第48-52页 |
附录V 命题作文所用题目 | 第52-53页 |
附录VI 写作评分标准 | 第53-56页 |
附录VII 读后续写访谈提纲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