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泥石流论文

基于流域单元的永吉县泥石流敏感性分析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3-21页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3-15页
        1.1.1 选题依据第13-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9页
        1.2.1 泥石流敏感性分析研究现状第15页
        1.2.2 泥石流敏感性分析统计方法的选取第15-16页
        1.2.3 泥石流敏感性分析制图单元的选取第16-17页
        1.2.4 泥石流敏感性分析因子的选取第17-19页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9-21页
        1.3.1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3.2 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2章 研究区概况和泥石流分布特征第21-40页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概况第21页
    2.2 水文与气象特征第21-24页
        2.2.1 水文第21-23页
        2.2.2 气象第23-24页
    2.3 地形地貌特征第24-27页
        2.3.1 地形第24-26页
        2.3.2 地貌第26-27页
    2.4 地层及岩浆岩第27-31页
        2.4.1 地层第27-29页
        2.4.2 岩浆岩第29-31页
    2.5 主要地质构造第31-35页
    2.6 水文地质条件第35-36页
    2.7 人类工程活动第36-37页
        2.7.1 农业垦植第36页
        2.7.2 道路建设第36页
        2.7.3 矿山开采第36-37页
    2.8 泥石流空间分布特征第37-40页
第3章 研究区不同尺度流域划分第40-47页
    3.1 洼地填充第41-42页
    3.2 水流方向的提取第42-43页
    3.3 计算汇流累积量第43页
    3.4 提取河网第43页
    3.5 河网分级及矢量化第43-44页
    3.6 确定子流域第44-47页
第4章 泥石流敏感性分析因子的选取第47-54页
    4.1 基于网格单元的泥石流敏感性分析因子第47-50页
        4.1.1 DEM第47页
        4.1.2 坡度第47页
        4.1.3 坡向第47-48页
        4.1.4 断层距离第48-49页
        4.1.5 岩性第49页
        4.1.6 土地利用第49-50页
        4.1.7 地貌第50页
        4.1.8 降雨第50页
    4.2 基于流域单元的泥石流敏感性分析因子第50-54页
        4.2.1 相对高差第50-51页
        4.2.2 流域坡度第51-52页
        4.2.3 流域面积第52页
        4.2.4 圆度第52页
        4.2.5 不良植被覆盖率第52-53页
        4.2.6 地貌第53页
        4.2.7 岩性第53页
        4.2.8 降雨第53-54页
第5章 基于不同统计方法的泥石流敏感性分析第54-63页
    5.1 统计方法第54-56页
        5.1.1 频率比第54-55页
        5.1.2 统计指数法第55-56页
    5.2 基于频率比和统计指数的泥石流敏感性制图第56-60页
    5.3 两种方法结果的比较第60-63页
第6章 基于不同制图单元的泥石流敏感性分析第63-80页
    6.1 网格单元第63-68页
    6.2 流域单元(阈值30000)第68-72页
    6.3 流域单元(阈值5000)第72-77页
    6.4 基于不同制图单元的泥石流敏感性制图对比第77-80页
第7章 结论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8页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88-90页
后记和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龙井白金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下一篇:金沙江上游滑带土强度特性的环剪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