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1 前言第7-19页
    1.1 研究背景第7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7-8页
        1.2.1 研究目的第7-8页
        1.2.2 研究意义第8页
    1.3 相关文献回顾第8-14页
        1.3.1 “中等收入陷阱”的定义与判断第8-9页
        1.3.2 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诱因第9-11页
        1.3.3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第11-13页
        1.3.4 文献述评第13-14页
    1.4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第14-17页
        1.4.1 研究思路第14-16页
        1.4.2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3 研究方法第17页
    1.5 可能的创新第17-19页
2 全要素生产率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经验第19-26页
    2.1 典型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第19-22页
        2.1.1 日本第19-21页
        2.1.2 韩国第21-22页
    2.2 典型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第22-25页
        2.2.1 巴西第22-23页
        2.2.2 阿根廷第23-25页
    2.3 经验总结第25-26页
3 全要素生产率与“中等收入陷阱”的逻辑分析第26-31页
    3.1 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定义第26-27页
    3.2 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第27-29页
        3.1.1 技术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第27-28页
        3.1.2 技术进步与全要素生产率第28-29页
    3.3 全要素生产率与“中等收入陷阱”第29页
    3.4 本章小结第29-31页
4 1996-2015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分解第31-37页
    4.1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第31-32页
    4.2 测算方法第32-33页
    4.3 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第33-36页
        4.3.1 全国层面第33-35页
        4.3.2 区域层面第35-36页
    4.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5 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7-43页
    5.1 模型设定与指标选取第37-38页
    5.2 各收入阶段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第38-41页
    5.3 中上等收入阶段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第41-42页
    5.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6 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对策建议第43-47页
    6.1 加快技术转移和技术引进第43页
    6.2 加速技术扩散第43-44页
    6.3 鼓励自主创新第44-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第51-52页
致谢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离离散时间线性系统的H2最最优模型降阶方法
下一篇:长江经济带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