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页 |
Автореферат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11-12页 |
1.4 创新点 | 第12页 |
1.5 论文结构 | 第12-13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第3章 果戈理与同时代作家笔下的“小人物”形象 | 第16-25页 |
3.1 果戈理的生平与创作 | 第16-19页 |
3.2 《外套》中巴什马奇金的悲剧形象 | 第19-22页 |
3.3 19 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小人物”形象简述 | 第22-25页 |
第4章 从社会历史角度分析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 第25-39页 |
4.1 外部环境因素 | 第25-32页 |
4.1.1 社会历史环境 | 第25-29页 |
4.1.2 工作环境 | 第29-30页 |
4.1.3 生活困境 | 第30-32页 |
4.2 自身性格因素 | 第32-39页 |
4.2.1 胆怯懦弱的性格 | 第33-35页 |
4.2.2 内心世界空虚贫乏 | 第35-36页 |
4.2.3 自暴自弃,不思进取 | 第36-37页 |
4.2.4 对封建制度逆来顺受 | 第37-39页 |
第5章 从文艺心理学角度分析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 第39-47页 |
5.1 名字暗含悲剧 | 第39-40页 |
5.2 果戈理的宗教宿命情怀 | 第40-43页 |
5.3 感同身受的命运遭际 | 第43-47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7-49页 |
6.1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47页 |
6.2 本研究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 第47-48页 |
6.3 本论文的不足及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