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半导体技术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材料论文

Ag-S共掺ZnO的氧空位自补偿抑制及稳定p型转化的实现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ZnO的性质、应用及发展第10页
    1.2 ZnO的p型掺杂的特性及进展第10-13页
    1.3 氧空位对材料性质的影响及研究进展第13-14页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4页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4-16页
第2章 理论基础与计算方法第16-24页
    2.1 引言第16页
    2.2 Born-Oppenheimer近似和Hartree-Fock近似第16-18页
        2.2.1 单电子近似理论第16页
        2.2.2 Born-Oppenheimer近似第16-17页
        2.2.3 Hartree-Fock轨道近似第17-18页
    2.3 密度泛函理论第18-22页
        2.3.1 Hobenberg-Kohn定理第18-19页
        2.3.2 Kohn-Sham方程第19-20页
        2.3.3 交换关联泛函第20-21页
        2.3.4 赝势方法第21-22页
    2.4 计算模拟简介第22-23页
    2.5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3章 氧空位对ZnO及Ag掺杂ZnO电学性质的影响第24-36页
    3.1 引言第24页
    3.2 计算方法和结构模型第24-27页
        3.2.1 计算方法第24-25页
        3.2.2 结构模型第25-2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27-35页
        3.3.1 纯ZnO与含氧空位ZnO晶体的电子结构计算结果第27-31页
        3.3.2 Ag掺杂ZnO及含氧空位ZnO的电子结构分析第31-33页
        3.3.3 氧空位浓度对Ag掺杂ZnO的影响第33-35页
    3.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4章 Ag-S共掺含氧空位ZnO实现稳定p型转化第36-52页
    4.1 引言第36页
    4.2 计算方法和结构模型第36-40页
        4.2.1 CASTEP软件参数设置第36页
        4.2.2 掺杂体系缺陷形成能的计算方法第36-37页
        4.2.3 掺杂体系杂质间结合能的计算方法第37-38页
        4.2.4 元素化学势的计算第38-39页
        4.2.5 结构模型第39-40页
    4.3 掺杂ZnO的电子结构分析第40-49页
        4.3.1 Ag-S共掺杂体系中的结合能第40页
        4.3.2 Ag-S共掺理想ZnO和含氧空位的ZnO的电子结构分析第40-44页
        4.3.3 S浓度的提升对含氧空位掺杂体系的影响分析第44-46页
        4.3.4 Ag-S掺杂体系中氧空位(VO)浓度变化的影响分析第46-47页
        4.3.5 Ag-3S掺杂氧化锌的分析第47-49页
    4.4 各掺杂体系缺陷形成能的计算分析第49-51页
    4.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作者简介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技术及网络性能研究
下一篇:网络战争中国家自卫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