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饲料作物、牧草论文--多年生豆科牧草论文

西北干旱灌区紫花苜蓿施肥模型构建及养分高效生理机制研究

摘要第2-4页
Summary第4-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30页
    1 平衡施肥的研究第11-13页
        1.1 平衡施肥的概念与意义第11-12页
        1.2 平衡施肥的研究进展第12-13页
    2 施肥模型构建第13-14页
        2.1 3414试验第13-14页
        2.2 模型构建研究进展第14页
    3 紫花苜蓿施肥效应研究进展第14-18页
        3.1 苜蓿产业发展现状及其重要作用第14-15页
        3.2 施肥对苜蓿生产的影响第15-18页
            3.2.1 单因素施肥对苜蓿生产的影响第15-17页
            3.2.2 协同施肥对苜蓿生产的影响第17-18页
    4 不同养分调控对苜蓿碳氮代谢的影响第18-21页
        4.1 氮代谢及调节第18-20页
        4.2 碳代谢及调节第20-21页
    5 生物固氮第21-24页
        5.1 根瘤固氮机理第22-23页
        5.2 根瘤固氮主要产物—酰脲第23页
        5.3 施肥对根瘤固氮的影响第23-24页
    6 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第24-27页
        6.1 土壤微生物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对施肥的响应第25-26页
        6.2 土壤酶活性对农田施肥的响应第26-27页
    7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第27-30页
        7.1 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第27-28页
        7.2 研究内容第28-29页
        7.3 技术路线第29-30页
第二章 西北干旱灌区苜蓿平衡施肥数学模型的建立第30-5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1-33页
        1.1 试验地基本概况第31页
        1.2 试验材料与设计第31-32页
            1.2.1 供试材料第31页
            1.2.2 试验设计第31-32页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第32-33页
            1.3.1 取样时期第32页
            1.3.2 指标测定第32-33页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3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3-48页
        2.1 氮磷钾肥对生产性能的影响第33-35页
            2.1.1 产量第33-34页
            2.1.2 产量构成因子第34-35页
        2.2 氮磷钾肥对营养价值的影响第35-40页
            2.2.1 粗蛋白(CP)和蛋白总量(TP)第35-37页
            2.2.2 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及相对饲用价值(RFV)第37-40页
        2.3 单因素肥料效应分析及推荐施肥量第40-42页
            2.3.1 施肥变量数据标准化第40页
            2.3.2 单因素肥料效应函数及最佳施肥量第40-42页
        2.4 交互效应及最佳施肥量第42-46页
            2.4.1 氮钾、氮磷、磷钾交互对产量和蛋白总量的影响第42-44页
            2.4.2 交互效应及最佳施肥量第44-46页
        2.5 紫花苜蓿氮、磷、钾施肥效应模型及推荐施肥量第46-48页
            2.5.1 三元二次施肥模型建立第46页
            2.5.2 氮、磷、钾三因素协同效应及推荐施肥量第46-48页
    3 讨论与结论第48-51页
第三章 苜蓿田土壤肥力、养分效率及经济效益分析第51-6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1-52页
        1.1 试验地基本概况第51-52页
        1.2 试验材料与设计第52页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第52页
            1.3.1 取样时期第52页
            1.3.2 指标测定第52页
            1.3.3 计算方法第52页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5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2-59页
        2.1 土壤肥力变化第52-56页
            2.1.1 土壤p H值和有机质第52-54页
            2.1.2 土壤全氮和碱解氮第54-55页
            2.1.3 土壤速效磷和有效钾第55-56页
        2.2 氮磷钾肥对苜蓿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第56-58页
        2.3 经济效益分析第58-59页
    3 讨论与结论第59-63页
第四章 紫花苜蓿碳、氮代谢对平衡施肥的响应及其与产量、品质关系的研究第63-8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4-65页
        1.1 试验地基本概况第64页
        1.2 试验材料与设计第64页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第64页
            1.3.1 取样时期第64页
            1.3.2 指标测定第64页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64-6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5-80页
        2.1 氮磷钾肥对碳氮含量的影响第65-67页
            2.1.1 可溶性糖含量第65-66页
            2.1.2 氮含量第66-67页
        2.2 氮磷钾肥对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第67-75页
            2.2.1 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第67-69页
            2.2.2 RUBP羧化酶活性第69-70页
            2.2.3 硝酸还原酶(NR)活性第70-71页
            2.2.4 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第71-73页
            2.2.5 谷氨酸合成酶(GOGAT)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第73-75页
        2.3 氮磷钾肥对光合生理性状的影响第75-77页
            2.3.1 光合色素含量第75-76页
            2.3.2 气体交换参数第76-77页
        2.4 碳氮代谢各因子与产量、品质的相关性第77-79页
        2.5 主成分分析第79-80页
    3 讨论与结论第80-83页
第五章 苜蓿酰脲含量与根瘤固氮关系的研究第83-8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3-84页
        1.1 试验地基本概况第83-84页
        1.2 试验材料与设计第84页
            1.2.1 供试材料第84页
            1.2.2 试验设计第84页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第84页
            1.3.1 取样时期第84页
            1.3.2 指标测定第84页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8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4-87页
        2.1 氮水平对酰脲含量的影响第84-85页
        2.2 氮水平对紫花苜蓿固氮酶活性的影响第85-86页
        2.3 酰脲含量与固氮酶活性及氮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第86-87页
    3 讨论与结论第87-89页
第六章 苜蓿田土-草-微生物对外源氮的响应及其相互关系第89-10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0-91页
        1.1 试验地基本概况第90页
        1.2 试验材料与设计第90页
            1.2.1 供试材料第90页
            1.2.2 试验设计第90页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第90页
            1.3.1 取样时期第90页
            1.3.2 指标测定第90页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90-9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1-106页
        2.1 氮水平对苜蓿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第91-92页
        2.2 氮水平对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第92-93页
        2.3 氮水平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第93-95页
            2.3.1 季节动态第93-94页
            2.3.2 空间动态第94-95页
        2.4 氮水平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第95-98页
            2.4.1 季节动态第95-97页
            2.4.2 空间动态第97-98页
        2.5 氮水平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第98-103页
            2.5.1 脲酶第98-99页
            2.5.2 蔗糖酶第99-101页
            2.5.3 碱性磷酸酶第101-102页
            2.5.4 过氧化氢酶第102-103页
        2.6 苜蓿田土-草-微生物的相互关系第103-105页
        2.7 主成分分析第105-106页
    3 讨论与结论第106-109页
第七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第109-112页
    1 结论第109-110页
        1.1 西北干旱灌区苜蓿平衡施肥数学模型的建立第109页
        1.2 苜蓿田土壤肥力、养分效率及经济效益分析第109-110页
        1.3 紫花苜蓿碳、氮代谢对平衡施肥的响应及其与产量、品质关系的研究第110页
        1.4 苜蓿酰脲含量与根瘤固氮关系的研究第110页
        1.5 苜蓿田土-草-微生物对外源氮的响应及其相互关系第110页
    2 创新点第110-111页
    3 展望第111-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32页
致谢第132-133页
作者简介第133-134页
导师简介第134-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米株型相关耐旱遗传机理研究
下一篇:覆盖对旱地马铃薯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