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电设备、电信设备论文--天线论文--天线:按工作原理分论文

宽角扫描透镜天线研究与设计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0页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第10-18页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第18-19页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第19-20页
第二章 DE算法在平板透镜天线中的应用第20-49页
    2.0 引言第20-21页
    2.1 差分进化算法第21-23页
    2.2 透镜天线系统的优化建模第23-38页
        2.2.1 透镜天线的建模第23-26页
        2.2.2 优化变量的动态范围第26-27页
        2.2.3 考察理想相位条件下的扫描方向图第27-31页
        2.2.4 设计适应度函数计算模板第31-36页
        2.2.5 单焦点设计方案第36-38页
    2.3 透射相位不因斜入射而改变的优化方案第38-45页
        2.3.1 固定入射角且无偏转的相位优化方案第38-41页
        2.3.2 变化入射角但不偏转的相位优化方案第41-43页
        2.3.3 变化入射角和偏转角的相位优化方案第43-45页
    2.4 透射相位随斜入射角改变的优化方案第45-48页
    2.5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三章 宽角扫描平板透镜天线的验证第49-65页
    3.1 透镜单元与馈源设计第49-55页
        3.1.1 透射单元设计第49-53页
        3.1.2 馈源设计第53-55页
    3.2 宽角扫描平板透镜天线的仿真第55-60页
    3.3 宽角扫描平板透镜天线的加工实测第60-64页
    3.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四章 宽角扫描介质赋形透镜天线第65-76页
    4.1 引言第65-66页
    4.2 嵌套式粒子群优化算法第66-68页
    4.3 赋形介质的建模以及优化方案第68-71页
        4.3.1 介质透镜的建模方式第68-69页
        4.3.2 适应度函数第69-70页
        4.3.3 优化方案第70-71页
    4.4 馈电设计第71-72页
    4.5 赋形介质透镜的设计结果第72-75页
        4.5.1 COMSOL-2D的优化结果第72-73页
        4.5.2 HFSS-2D的优化结果第73-75页
    4.6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76-78页
    5.1 全文总结第76-77页
    5.2 后续工作展望第77-78页
致谢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视频编码的帧内及帧间预测技术研究
下一篇:多通道合成孔径雷达动目标检测与成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