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3 海岛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1.3.1 海岛旅游对社会、经济影响研究 | 第16-17页 |
1.3.2 海岛旅游对环境影响研究 | 第17-18页 |
1.3.3 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 第18页 |
1.3.4 海岛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 第18-20页 |
1.3.5 国内外研究总结 | 第20页 |
1.4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0-22页 |
1.4.1 地理位置 | 第20-21页 |
1.4.2 气候特征 | 第21页 |
1.4.3 地貌及土壤植被特征 | 第21页 |
1.4.4 现有的旅游景点资源 | 第21-22页 |
1.4.5 平潭海岛生态开发的迫切性 | 第22页 |
1.5 研究思路、技术框架和方法 | 第22-25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22-23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23页 |
1.5.3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1.5.4 创新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 第25-29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5-26页 |
2.1.1 海岛旅游 | 第25-26页 |
2.1.2 生态旅游 | 第26页 |
2.2 基础理论 | 第26-29页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6-27页 |
2.2.2 SWOT分析原理 | 第27-28页 |
2.2.3 区位理论 | 第28页 |
2.2.4 海岛生态旅游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平潭海岛生态旅游SWOT分析 | 第29-37页 |
3.1 平潭海岛旅游现状分析 | 第29页 |
3.2 优势(strength) | 第29-32页 |
3.2.1 区位地理优势 | 第29-30页 |
3.2.2 资源优势分析 | 第30-32页 |
3.3 劣势(weakness) | 第32-34页 |
3.3.1 海岛生态系统脆弱性 | 第32-33页 |
3.3.2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 第33页 |
3.3.3 旅游季节性明显 | 第33页 |
3.3.4 产业基础弱、旅游产品单一 | 第33-34页 |
3.4 机会(opportunity) | 第34-35页 |
3.4.1 海岛旅游市场热度高 | 第34页 |
3.4.2 交通发展前景大 | 第34-35页 |
3.4.3 政策扶持力度大 | 第35页 |
3.5 威胁(threat) | 第35-36页 |
3.5.1 同质旅游产品的竞争 | 第35页 |
3.5.2 投资成本高 | 第35-36页 |
3.6 SWOT分析矩阵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平潭海岛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 | 第37-42页 |
4.1 平潭海岛旅游发展战略与模式 | 第37-38页 |
4.2 平潭海岛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探讨 | 第38-42页 |
4.2.1 海岛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 | 第38-39页 |
4.2.2 平潭海岛生态旅游开发模式选择 | 第39-42页 |
第五章 平潭海岛生态旅游的发展对策 | 第42-54页 |
5.1 平潭海岛生态旅游的发展关键点 | 第42页 |
5.2 平潭海岛生态旅游体系建立 | 第42-46页 |
5.2.1 海上生态旅游 | 第42-43页 |
5.2.2 海岛森林生态旅游 | 第43-45页 |
5.2.3 海岛渔农业生态旅游 | 第45页 |
5.2.4 海岛文化生态旅游 | 第45-46页 |
5.3 平潭海岛生态旅游地空间布局 | 第46-50页 |
5.3.1 一般旅游地空间布局模式 | 第46-47页 |
5.3.2 平潭海岛生态旅游空间布局 | 第47-49页 |
5.3.3 平潭生态旅游产业布局 | 第49-50页 |
5.4 平潭海岛生态旅游发展思路 | 第50-54页 |
5.4.1 实施政府主导下的国际旅游岛的战略 | 第50-51页 |
5.4.2 优化环境、提升国际旅游岛品牌力和竞争力 | 第51-52页 |
5.4.3 发展生态旅游,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第52-5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4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