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

反射式光纤传感系统探头的设计与优化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课题背景第9-10页
    1.2 光纤传感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0-11页
    1.3 光纤传感测量原理第11-12页
    1.4 光纤传感器的特点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5 RIM-FOS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6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安排第14-16页
第二章 单光纤对光强调制模型的建立第16-34页
    2.1 引言第16页
    2.2 RIM-FOS基本工作原理第16-20页
    2.3 单光纤对的光强调制特性第20-21页
    2.4 斜面透镜光纤在RIM-FOS中的应用第21-23页
    2.5 出射端光场分布的理论模型第23页
    2.6 单模光纤的选用第23-24页
    2.7 高斯分布出射光场分布与光强调制函数模型的构建第24-28页
    2.8 RIM-FOS特征参数对光强调制函数的影响第28-32页
        2.8.1 发送光纤芯径r1对传感器的性能的影响规律第28-29页
        2.8.2 接收光纤芯径r2对传感器的性能的影响规律第29-30页
        2.8.3 发送光纤数值孔径NA对传感器的性能的影响规律第30-31页
        2.8.4 轴间距p对传感器的性能的影响规律第31-32页
    2.9 传感器探头内部光纤设计参考准则第32页
    2.10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三章 光纤束数学模型以及反射面的影响第34-49页
    3.1 引言第34页
    3.2 内凹形阶梯RIM-FOS探头的提出第34-39页
        3.2.1 光纤束的光强调制函数第35-37页
        3.2.2 仿真分析与规律总结第37-39页
    3.3 反射面为非平面时对内凹阶梯型光纤束光强调制特性的影响第39-44页
        3.3.1 反射面为球形凹面时内凹阶梯型光纤束光强调制理论模型的建立第39-42页
        3.3.2 反射面为球形凸面时内凹阶梯型光纤束光强调制理论模型的建立第42-43页
        3.3.3 仿真实验与规律总结第43-44页
    3.4 反射面倾斜因子对阶梯型光纤束光强调制特性的影响第44-48页
        3.4.1 反射面为倾斜面时内凹阶梯光纤束光强调制特性理论模型的建立第44-47页
        3.4.2 仿真实验与规律总结第47-48页
    3.5 光纤束端面结构设计准则第48页
    3.6 本章总结第48-49页
第四章 光纤传感器探头结构的设计与优化第49-60页
    4.1 引言第49页
    4.2 内凹阶梯型反射式光纤传感器探头的设计第49-56页
        4.2.1 光纤材质的确定第49页
        4.2.2 传感器探头内部结构设计与传感器I的制作第49-53页
        4.2.3 探头工艺偏差分析第53-55页
        4.2.4 端面错位量的确定第55-56页
    4.3 源器件的选择第56-59页
        4.3.1 接口选择第56页
        4.3.2 光源的选择第56-58页
        4.3.3 光功率计的选择第58-59页
    4.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实验验证与分析第60-67页
    5.1 引言第60页
    5.2 传感器I单光纤对性能测试与验证实验第60-65页
        5.2.1 传感器I单光纤对的强度调制特性分析第61-62页
        5.2.2 单光纤对灵敏度分析第62-63页
        5.2.3 重复性实验第63-65页
    5.3 传感器I光纤束性能测试与验证实验第65页
    5.4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7-69页
    6.1 论文研究总结第67页
    6.2 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工作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5页
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FPGA和F-P滤波器的光栅解调系统研究
下一篇:基于改进步态检测的微惯导行人轨迹测量与平滑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