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9-11页 |
摘要 | 第11-13页 |
Abstract | 第13-15页 |
本论文中常用词汇缩写表 | 第16-1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8-39页 |
1.1 鳞翅目昆虫适应性进化的研究进展 | 第18-29页 |
1.1.1 鳞翅目昆虫的进化历史与生态地位 | 第18-21页 |
1.1.2 植物抵抗昆虫取食的防御机制 | 第21-24页 |
1.1.3 鳞翅目昆虫抵抗宿主植物次生代谢物的分子机制 | 第24-28页 |
1.1.4 鳞翅目昆虫糖代谢的适应性机制 | 第28-29页 |
1.2 鳞翅目昆虫α-葡萄糖苷酶的功能与进化研究概况 | 第29-37页 |
1.2.1 α-葡萄糖苷酶的功能与分类 | 第29-30页 |
1.2.2 鳞翅目昆虫α-葡萄糖苷酶的进化研究概况 | 第30-31页 |
1.2.3 α-葡萄糖苷酶GH13家族的进化与功能研究概况 | 第31-34页 |
1.2.4 非消化型葡萄糖苷酶(α-葡萄糖苷酶Ⅱ)的功能研究概况 | 第34-37页 |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技术路线 | 第37-39页 |
1.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37-38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38-39页 |
第2章 鳞翅目昆虫蔗糖特异性水解酶的表达模式和α-葡萄糖苷酶Ⅱ的表达可塑性研究 | 第39-53页 |
2.1 引言 | 第39-40页 |
2.2 材料与仪器 | 第40-42页 |
2.2.1 材料 | 第40-41页 |
2.2.2 仪器与软件 | 第41-42页 |
2.3 方法 | 第42-47页 |
2.3.1 试剂配制 | 第42页 |
2.3.2 供试动物饲养 | 第42-43页 |
2.3.3 供试动物处理与解剖 | 第43页 |
2.3.4 Trizol法抽提各组织RNA | 第43-44页 |
2.3.5 cDNA合成 | 第44页 |
2.3.6 PxutSUH1、PxutSUH2、SricGⅡα和SricGⅡβ编码基因的鉴定 | 第44-45页 |
2.3.7 RT-PCR与qRT-PCR检测 | 第45-47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47-52页 |
2.4.1 PxutSUH1、PxutSUH2、SricGⅡα和SricGⅡβ编码基因的鉴定 | 第47-48页 |
2.4.2 PxutSUH1和PxutSUH2表达模式分析 | 第48-49页 |
2.4.3 家蚕与蓖麻蚕GⅡ受DNJ胁迫后的转录可塑性差异分析 | 第49-5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3章 鳞翅目昆虫蔗糖特异性水解酶的适应性进化研究 | 第53-82页 |
3.1 引言 | 第53-54页 |
3.2 实验材料与软件信息 | 第54-56页 |
3.2.1 材料 | 第54页 |
3.2.2 软件信息 | 第54-56页 |
3.3 方法 | 第56-60页 |
3.3.1 SUH同源序列筛选与比对 | 第56页 |
3.3.2 鳞翅目昆虫α-葡萄糖苷酶GH13家族系统发生树的构建 | 第56-57页 |
3.3.3 α-葡萄糖苷酶GH13家族进化分歧时间的估计 | 第57-58页 |
3.3.4 α-葡萄糖苷酶GH13家族基因剪接位点与结构分析 | 第58页 |
3.3.5 SUH基因组共线性分析 | 第58页 |
3.3.6 α-葡萄糖苷酶GH13家族的基因家族功能分化分析 | 第58页 |
3.3.7 α-葡萄糖苷酶GH13家族选择压力分析 | 第58-60页 |
3.3.8 蛋白结构同源建模与配体结合分析 | 第60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60-80页 |
3.4.1 同源序列比对与系统发生树的构建 | 第60-63页 |
3.4.2 基因组共线性与基因结构分析 | 第63-67页 |
3.4.3 α-葡萄糖苷酶GH13家族进化分歧时间的确定 | 第67-70页 |
3.4.4 α-葡萄糖苷酶GH13家族发生了功能分化 | 第70-72页 |
3.4.5 SUH在进化中受到正选择压力的影响 | 第72-76页 |
3.4.6 SUH正选择位点影响了底物结合 | 第76-8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4章 鳞翅目昆虫非消化型α-葡萄糖苷酶Ⅱ的适应性进化研究 | 第82-103页 |
4.1 引言 | 第82页 |
4.2 实验材料与软件信息 | 第82-84页 |
4.2.1 材料 | 第82页 |
4.2.2 软件信息 | 第82-84页 |
4.3 方法 | 第84-87页 |
4.3.1 GⅡα与GⅡβ同源序列筛选与搜集 | 第84-85页 |
4.3.2 鳞翅目昆虫GⅡα与GⅡβ系统发生树的构建 | 第85页 |
4.3.3 GⅡα与GⅡβ基因结构分析 | 第85页 |
4.3.4 GⅡα与GⅡβ选择压力分析 | 第85-87页 |
4.3.5 GⅡα蛋白结构同源建模与配体结合分析 | 第87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87-101页 |
4.4.1 GⅡα、GⅡβ序列确定及其系统发生树构建 | 第87-88页 |
4.4.2 GⅡα与GⅡβ编码基因的外显子保守性不同 | 第88-91页 |
4.4.3 GⅡα与GⅡβ在进化中受到的选择压力差异显著 | 第91-10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5章 结论、创新和展望 | 第103-106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103-104页 |
5.2 特色与创新 | 第104页 |
5.3 问题与展望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28页 |
附录 | 第128-131页 |
攻博期间已发表科研成果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