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1-17页 |
(一)选题依据 | 第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国内研究情况 | 第12-14页 |
2.国外研究状况 | 第14-15页 |
(四)拟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拟解决的问题 | 第15页 |
2.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第16-17页 |
1.重点 | 第16页 |
2.难点 | 第16页 |
3.创新点 | 第16-17页 |
一、“男女平等”思想 | 第17-23页 |
(一)“平等”思想 | 第17-20页 |
1.“平等”的含义 | 第17-18页 |
2.“平等”思想的发展过程 | 第18-20页 |
(二)“男女平等”思想 | 第20-23页 |
1.“男女平等”的含义 | 第20-21页 |
2.“男女平等”思想的发展过程 | 第21-23页 |
二、毛泽东男女平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 第23-39页 |
(一)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 | 第23-26页 |
1.马克思主义对妇女遭受压迫根源的考察 | 第24-26页 |
2.马克思主义对男女平等实现途径的考察 | 第26页 |
(二)毛泽东男女平等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 第26-32页 |
1.封建宗法制度造成的男女不平等现状 | 第26-29页 |
2.旧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女性运动的发展 | 第29-31页 |
(1)清朝末期女性意识的萌芽 | 第29-30页 |
(2)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女性运动的发展 | 第30-31页 |
(3)旧民主主义时期妇女思潮的局限性 | 第31页 |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女性运动的发展 | 第31-32页 |
(三)毛泽东男女平等思想的发展历程 | 第32-39页 |
1.青年毛泽东时期 | 第32-33页 |
2.中国共产党成立初 | 第33-34页 |
3.土地革命时期 | 第34-36页 |
4.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 | 第36-38页 |
5.新中国成立后 | 第38-39页 |
三、毛泽东男女平等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39-46页 |
(一)保障妇女的经济参与权 | 第39-40页 |
1.保证女性平等的土地所有权 | 第39-40页 |
2.发动妇女参与生产 | 第40页 |
(二)保障妇女的政治参与权 | 第40-43页 |
1.建立和发展妇女组织 | 第41页 |
2.培养妇女干部 | 第41-42页 |
3.在妇女干部中开展整风运动 | 第42-43页 |
(三)保障妇女的自由婚姻 | 第43-44页 |
(四)毛泽东男女平等思想在教育方面的方针和政策 | 第44-46页 |
四、毛泽东男女平等思想的时代价值和启示 | 第46-56页 |
(一)毛泽东男女平等思想的理论意义 | 第46-48页 |
1.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 | 第46-47页 |
2.对于中国男女平等事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第47-48页 |
3.有力的促进了中国革命、人民解放和国家建设 | 第48页 |
(二)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的启示 | 第48-53页 |
1.对于丰富和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意义 | 第48-49页 |
2.对于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男女平等问题具有重要启示 | 第49-52页 |
3.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男女平等事业的启示 | 第52-53页 |
(三)毛泽东男女平等思想的世界历史意义 | 第53-56页 |
1.是世界无产阶级男女平等运动的一部分 | 第53-54页 |
2.为发展中国家的妇女实现解放提供了现实依据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