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国外平衡计分卡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平衡计分卡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7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点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3.3 论文创新点 | 第19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20-32页 |
2.1 平衡计分卡概述 | 第20-24页 |
2.1.1 平衡计分卡的涵义 | 第20页 |
2.1.2 平衡计分卡的特点 | 第20-21页 |
2.1.3 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 | 第21-23页 |
2.1.4 平衡计分卡的作用 | 第23-24页 |
2.2 层次分析法概述 | 第24-26页 |
2.2.1 层次分析法的涵义 | 第24页 |
2.2.2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 第24-26页 |
2.2.3 层次分析法的特点 | 第26页 |
2.3 作业成本法概述 | 第26-28页 |
2.3.1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 | 第26-27页 |
2.3.2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 第27页 |
2.3.3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程序 | 第27-28页 |
2.3.4 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局限性及应注意问题 | 第28页 |
2.4 需结合的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理论 | 第28-30页 |
2.4.1 权变理论 | 第28-29页 |
2.4.2 核心能力理论 | 第29页 |
2.4.3 三大基本战略类型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船企成本管理特点与引入平衡计分卡必要性 | 第32-40页 |
3.1 船舶企业及成本管理与控制的特点 | 第32-35页 |
3.1.1 船舶行业的特点 | 第32页 |
3.1.2 船舶企业的特点 | 第32-33页 |
3.1.3 船舶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的特点 | 第33-35页 |
3.2 船舶企业引入平衡计分卡的必要性 | 第35-38页 |
3.2.1 现代成本管理的不足 | 第35-36页 |
3.2.2 平衡计分卡的优势及适用性分析 | 第36-38页 |
3.2.3 船舶企业引入平衡计分卡的必要性分析 | 第3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船企成本管理与控制模型 | 第40-56页 |
4.1 船舶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 | 第40页 |
4.2 船舶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实施需要考虑的阶段 | 第40-47页 |
4.2.1 设计阶段 | 第40-41页 |
4.2.2 采购阶段 | 第41-43页 |
4.2.3 生产阶段 | 第43-47页 |
4.3 船舶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实施过程 | 第47-48页 |
4.4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船舶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模型 | 第48-55页 |
4.4.1 平衡计分卡在船舶企业各阶段的使用 | 第48-51页 |
4.4.2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船舶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模型 | 第51-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基于平衡计分卡CX船厂成本管理与控制案例研究 | 第56-72页 |
5.1 CX船厂简介 | 第56-57页 |
5.2 CX船厂成本管理与控制现状及与平衡计分卡的关系 | 第57-60页 |
5.2.1 CX船厂成本管理与控制现状 | 第57-58页 |
5.2.2 CX船厂待解决问题与平衡计分卡的关系 | 第58-60页 |
5.3 CX船厂实施平衡计分卡的条件 | 第60页 |
5.4 平衡计分卡下各类关键业绩指标 | 第60-63页 |
5.4.1 财务视角 | 第60-61页 |
5.4.2 顾客视角 | 第61-62页 |
5.4.3 内部流程视角 | 第62-63页 |
5.4.4 学习与成长视角 | 第63页 |
5.5 CX船厂使用平衡计分卡指标的分析 | 第63-71页 |
5.5.1 CX船厂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战略描述图 | 第63-64页 |
5.5.2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计算 | 第64-7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