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1 水资源危机背景下雨水资源化的迫切性 | 第10页 |
1.1.2 “海绵城市”政策背景下雨水景观建设的时代性 | 第10-11页 |
1.1.3 多学科交叉背景下定量化发展的必要性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4页 |
1.2.1 多学科间发展与融合的需要 | 第12-13页 |
1.2.2 设计生态性研究的需要 | 第13页 |
1.2.3 科学建设“海绵城市”的需要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6-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研究创新点 | 第17页 |
1.5 概念分析 | 第17-24页 |
1.5.1 雨水 | 第17-18页 |
1.5.2 水资源与雨水资源 | 第18页 |
1.5.3 雨洪利用与雨水景观 | 第18-23页 |
1.5.4 生态评价 | 第23-24页 |
2 雨水景观规划及生态评价方法理论研究 | 第24-56页 |
2.1 雨水景观规划中引入生态评价的意义 | 第24-30页 |
2.1.1 通过雨水景观规划重点解决的生态问题 | 第24-27页 |
2.1.2 雨水景观规划目标制定的区域差异 | 第27-29页 |
2.1.3 雨水景观规划中引入生态评价方法研究的现状分析 | 第29-30页 |
2.2 规划设计中常用生态评价方法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 第30-48页 |
2.2.1 生态评价方法的方法学研究进展 | 第30-33页 |
2.2.2 常用生态评价方法的理论基础 | 第33-35页 |
2.2.3 常用生态评价方法的基本步骤 | 第35-42页 |
2.2.4 常用生态评价方法的应用范围 | 第42-48页 |
2.3 针对雨水景观规划中重点生态目标的评价方法应用 | 第48-55页 |
2.3.1 水资源评价常用生态评价方法 | 第48-50页 |
2.3.2 水环境评价常用生态评价方法 | 第50-53页 |
2.3.3 水安全评价常用生态评价方法 | 第53-55页 |
2.4 小结 | 第55-56页 |
3 生态评价指导下雨水景观规划本土化途径研究 | 第56-66页 |
3.1 生态评价方法比较模型的提出 | 第56-63页 |
3.1.1 有关比较研究的研究进展 | 第56-57页 |
3.1.2 BPR比较模型的提出 | 第57-60页 |
3.1.3 BPR比较模型的应用 | 第60-63页 |
3.2 雨水景观规划的本土化途径初探 | 第63-65页 |
3.2.1 生态评价指导下的雨水景观规划原则 | 第63-64页 |
3.2.2 基于生态评价的雨水景观规划本土化途径 | 第64页 |
3.2.3 生态目标主导下的雨水景观规划流程 | 第64-65页 |
3.3 小结 | 第65-66页 |
4 基于多方法比较的西安市水资源现状评价 | 第66-96页 |
4.1 研究区域基本情况概述 | 第66-67页 |
4.1.1 近年来西安市自然状况分析 | 第66-67页 |
4.1.2 西安市水资源及雨水资源占比情况分析 | 第67页 |
4.2 西安市水资源数据基础上的生态评价方法应用比较 | 第67-93页 |
4.2.1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西安市水资源动态变化研究 | 第67-77页 |
4.2.2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西安市水资源动态变化研究 | 第77-88页 |
4.2.3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西安市水资源总量影响因子研究 | 第88-93页 |
4.3 西安市水资源三种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及BPR模型比较 | 第93-95页 |
4.3.1 西安市水资源生态足迹法评价结果 | 第93页 |
4.3.2 西安市水资源主成分分析法评价结果 | 第93页 |
4.3.3 西安市水资源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评价结果 | 第93页 |
4.3.4 BPR模型比较研究 | 第93-95页 |
4.4 小结 | 第95-96页 |
5 基于生态评价的西安市雨水景观规划本土化途径 | 第96-116页 |
5.1 生态评价指导下的西安市水资源矛盾重点区域调研 | 第96-109页 |
5.1.1 生态评价指导下西安市水资源矛盾重点区域的确定 | 第96页 |
5.1.2 西安市水资源矛盾重点区域调研 | 第96-109页 |
5.2 响应西安市水资源突出矛盾的雨水景观手段 | 第109-115页 |
5.2.1 提高市民水资源危机意识的雨水景观手段 | 第109-110页 |
5.2.2 增加水资源消耗重点区域供水的雨水景观手段 | 第110-112页 |
5.2.3 调节改善环境的雨水景观手段 | 第112-114页 |
5.2.4 防止瞬时洪涝灾害的雨水景观手段 | 第114-115页 |
5.3 小结 | 第115-116页 |
6 结语 | 第116-11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116页 |
6.2 展望 | 第116-118页 |
致谢 | 第118-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8页 |
图表目录 | 第128-132页 |
调研附录——周边村镇用水与节水情况调研 | 第132-138页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