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中小券商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创新举措--以浙商证券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第12-13页
        1.3.1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3.2 研究框架第13页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3-14页
        1.4.1 研究思路第13-14页
        1.4.2 研究方法第14页
    1.5 文献综述第14-17页
        1.5.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5.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6页
        1.5.3 文献评述第16-17页
    1.6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17-18页
        1.6.1 创新点第17页
        1.6.2 不足之处第17-18页
第2章 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情况第18-25页
    2.1 我国融资融券业务发展历程第18-19页
    2.2 我国融资融券业务发展现状第19-22页
        2.2.1 融资融券业务发展趋于平稳第19-21页
        2.2.2 融券交易额与融资交易额相差悬殊第21-22页
    2.3 融资融券业务对市场主体的影响分析第22-25页
        2.3.1 融资融券交易与普通证券交易区别第22-23页
        2.3.2 融资融券对投资者的影响第23页
        2.3.3 融资融券对证券公司的影响第23-24页
        2.3.4 融资融券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第24-25页
第3章 浙商证券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情况第25-32页
    3.1 浙商证券融资融券业务的运行第25-27页
    3.2 融资融券业务的经营效益第27-28页
    3.3 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控制第28-29页
    3.4 浙商证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动因分析第29-32页
        3.4.1 政府鼓励创新,两融业务初起第29-30页
        3.4.2 收入不断下降,公司发展困顿第30-32页
第4章 浙商证券融资融券业务的创新举措与存在的问题第32-42页
    4.1 浙商证券融资融券业务的资本融入分析第32-34页
        4.1.1 浙商证券融资融券业务的资本融入思路第32-33页
        4.1.2 多渠道、渐进式资本融入的实践第33页
        4.1.3 多渠道、渐进式资本融入的效果第33-34页
    4.2 浙商证券融资融券业务的部门协作分析第34-37页
        4.2.1 浙商证券融资融券业务的部门协作思路第34-35页
        4.2.2 期货与两融业务支撑协作的实践第35-36页
        4.2.3 期货与两融业务支撑协作的效果第36-37页
    4.3 浙商证券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控制分析第37-38页
        4.3.1 浙商证券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控制思路第37页
        4.3.2 多层次、动态化风险控制的实践第37-38页
        4.3.3 多层次、动态化风险控制的效果第38页
    4.4 浙商证券融资融券业务存在的问题第38-42页
        4.4.1 融券业务和融资业务发展不均衡第38-39页
        4.4.2 资金瓶颈制约两融持续增长第39-40页
        4.4.3 地域性经营限制公司发展第40-41页
        4.4.4 两融业务产品结构单一第41-42页
第5章 浙商证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对策建议第42-45页
    5.1 拓宽资金来源,扩大业务规模第42页
    5.2 协调部门联动,客户多重开发第42-43页
    5.3 有效调整券源,平衡业务发展第43页
    5.4 完善信用评估,加强风险控制第43-44页
    5.5 积极开拓市场,创新产品设计第44-45页
第6章 中小券商发展融资融券业务的借鉴与启示第45-46页
    6.1 中小券商的发展借鉴第45页
    6.2 启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白衣骑士角度分析万宝之争
下一篇:“三星新材”新三板转主板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