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1 引言 | 第8-14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8-10页 |
·乡村旅游在中国的兴起 | 第8-9页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 | 第9页 |
·乡村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0-11页 |
·国外学者对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 第10页 |
·国内学者对乡村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关系的研究 | 第10-11页 |
·研究的对象、方法、步骤与意义 | 第11-14页 |
·研究的对象 | 第11-12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2页 |
·研究的步骤 | 第12-13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2 乡村旅游开发相关支撑理论 | 第14-18页 |
·系统理论 | 第14页 |
·产业融合理论 | 第14-15页 |
·城乡统筹发展理论 | 第15-16页 |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理论 | 第16页 |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6-18页 |
3 五常市乡村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SWOT分析 | 第18-28页 |
·五常市乡村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优势条件分析 | 第18-22页 |
·优越的区位条件 | 第18页 |
·突出的乡村旅游资源条件 | 第18-19页 |
·丰富的农产品条件 | 第19-20页 |
·便利的交通条件 | 第20-21页 |
·丰富的客源市场条件 | 第21-22页 |
·五常市乡村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劣势条件分析 | 第22-24页 |
·旅游基础设施条件欠佳 | 第22页 |
·农民开发管理能力较低 | 第22-23页 |
·当地农民参与程度较低 | 第23页 |
·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单一趋同 | 第23-24页 |
·五常市乡村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挑战分析 | 第24页 |
·五常市乡村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来自省内的挑战 | 第24页 |
·五常市乡村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来自省外的挑战 | 第24页 |
·五常市乡村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分析 | 第24-25页 |
·政府对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视 | 第24页 |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 第24-25页 |
·休闲观念的转变和节假日的增加 | 第25页 |
·五常市乡村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策略 | 第25-28页 |
·坚持统筹规划,把乡村旅游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 | 第25-26页 |
·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做好乡村旅游开发 | 第26页 |
·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营造有利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 | 第26页 |
·提高乡村旅游的整体水平,强化服务规范 | 第26-27页 |
·注重旅游市场开发,提高乡村旅游产品文化含量 | 第27-28页 |
4 五常市乡村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机制分析 | 第28-34页 |
·乡村旅游发展对新农村建设的带动机制 | 第28-30页 |
·优化单一的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 第28-29页 |
·促进农村就业增长与收入水平提高 | 第29页 |
·实现旅游设施与新农村环境建设整合发展 | 第29页 |
·促进新农村市场化观念的形成 | 第29页 |
·激发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意愿 | 第29-30页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乡村旅游发展的促进机制 | 第30-31页 |
·增加旅游产业的资本投入 | 第30页 |
·完善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 | 第30-31页 |
·优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景观环境 | 第31页 |
·提升了旅游产业发展的服务质量 | 第31页 |
·规范旅游产业发展的市场秩序 | 第31页 |
·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机制 | 第31-34页 |
5 五常市乡村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发展模式研究 | 第34-37页 |
·基于乡村旅游开发带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模式 | 第34页 |
·基于新农村建设促进乡村旅游开发的发展模式 | 第34-35页 |
·乡村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协调的发展模式 | 第35-37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37-39页 |
·研究的基本结论 | 第37页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37-38页 |
·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后记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