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1.1 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提出 | 第9-10页 |
1.1.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 | 第10页 |
1.1.3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深化 | 第10-11页 |
1.1.4 道路运输业的快速发展 | 第11页 |
1.1.5 综合运输的发展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3.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3.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7-18页 |
1.4 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18-2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3 研究思路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道路运输行业治理现代化基础理论研究 | 第21-30页 |
2.1 治理理论 | 第21-24页 |
2.1.1 从公共行政到公共治理——治理理论的兴起 | 第21-23页 |
2.1.2 治理理论的内涵与特征 | 第23-24页 |
2.2 现代化理论 | 第24-25页 |
2.2.1 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 第24页 |
2.2.2 现代化的内涵及特点 | 第24-25页 |
2.3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行业治理现代化 | 第25-27页 |
2.3.1 国家治理现代化 | 第25-26页 |
2.3.2 行业治理现代化 | 第26-27页 |
2.4 道路运输行业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 第27-30页 |
2.4.1 道路运输行业治理现代化的概念 | 第27页 |
2.4.2 道路运输行业治理现代化的主要特征 | 第27-29页 |
2.4.3 道路运输行业治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 第29-30页 |
第三章 道路运输行业治理现代化的三个维度 | 第30-36页 |
3.1 多元共治 | 第30-31页 |
3.1.1 道路运输行业现代化治理主体分析 | 第30-31页 |
3.1.2 道路运输行业治理现代化共治的必要性 | 第31页 |
3.2 依法之治 | 第31-33页 |
3.2.1 道路运输行业治理现代化的法治意义 | 第31-32页 |
3.2.2 道路运输行业治理现代化法治的影响要素 | 第32-33页 |
3.4 和谐善治 | 第33-36页 |
3.4.1 道路运输行业治理现代化的善治本质 | 第33-34页 |
3.4.2 道路运输行业治理现代善治的难点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影响道路运输行业治理现代化的因素 | 第36-45页 |
4.1 影响运输行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因素 | 第36-41页 |
4.1.1 道路运输行业治理体制层面 | 第36-38页 |
4.1.2 道路运输法治层面 | 第38-41页 |
4.2 影响运输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因素 | 第41-45页 |
4.2.1 道路运输职能层面 | 第41-43页 |
4.2.2 道路运输职能方式层面 | 第43页 |
4.2.3 行业治理队伍组织建设尚待完善 | 第43-45页 |
第五章 道路运输行业治理现代化的推进 | 第45-54页 |
5.1 塑造道路运输行业治理现代化理念 | 第45-46页 |
5.1.1 深化服务型政府与法治型政府理念 | 第45页 |
5.1.2 加强多元主体治理的参与意识 | 第45-46页 |
5.2 构建道路运输行业治理模式 | 第46-48页 |
5.2.1 道路运输行业治理模式特征分析 | 第46-47页 |
5.2.2 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架构 | 第47页 |
5.2.3 道路运输行业治理运行机制分析 | 第47-48页 |
5.3 建立和完善现代化道路运输行业治理制度 | 第48-50页 |
5.3.1 健全道路运输行业治理正式制度 | 第49-50页 |
5.3.2 完善道路运输行业治理非正式制度 | 第50页 |
5.4 进一步转变道路运输管理职能,推进行业治理能力建设 | 第50-51页 |
5.5 促进职能方式向现代化转变,加快行业治理现代化进程 | 第51-52页 |
5.5.1 改造传统管理方式,实现多管理方式的有效整合 | 第51页 |
5.5.2 实行信息化管理,推动管理与服务的现代化 | 第51-52页 |
5.5.3 加强行业协会的中介作用,推动行业治理现代化方式的广泛应用 | 第52页 |
5.6 加强行业治理队伍组织建设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研究结论 | 第54页 |
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