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12页 |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 1.2 论文的内容和结构 | 第10-11页 |
| 1.3 主要创新成果 | 第11-12页 |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2-37页 |
| 2.1 碳化钛的结构、性能与应用 | 第12-15页 |
| 2.1.1 碳化钛的结构与组成 | 第12-13页 |
| 2.1.2 碳化钛的性能与应用 | 第13-15页 |
| 2.2 放电等离子烧结(SPS) | 第15-26页 |
| 2.2.1 SPS 的结构装置与特点 | 第16-18页 |
| 2.2.2 SPS 的烧结原理与应用 | 第18-26页 |
| 2.3 烧结动力学 | 第26-34页 |
| 2.3.1 基本概念 | 第26-29页 |
| 2.3.2 烧结动力学“窗口” | 第29-31页 |
| 2.3.3 烧结动力学在陶瓷制备中的应用 | 第31-34页 |
| 2.4 典型的陶瓷增韧机理 | 第34-37页 |
| 2.4.1 颗粒增韧 | 第34-35页 |
| 2.4.2 纤维/晶须增韧 | 第35页 |
| 2.4.3 自增韧 | 第35-37页 |
| 第3章 实验原料、实验方法和实验设备 | 第37-43页 |
| 3.1 实验原料 | 第37页 |
| 3.1.1 陶瓷粉体 | 第37页 |
| 3.1.2 其他原料 | 第37页 |
| 3.2 分析和测试方法 | 第37-41页 |
| 3.2.1 粉体表征 | 第37-38页 |
| 3.2.2 烧结体表征 | 第38页 |
| 3.2.3 力学性能测试 | 第38-40页 |
| 3.2.4 热学性能测试 | 第40-41页 |
| 3.3 实验设备 | 第41-43页 |
| 3.3.1 粉体制备设备 | 第41页 |
| 3.3.2 烧结设备 | 第41-42页 |
| 3.3.3 其他实验设备 | 第42-43页 |
| 第4章 碳化钛陶瓷的烧结动力学 | 第43-54页 |
| 4.1 引言 | 第43页 |
| 4.2 实验与研究方法 | 第43-44页 |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4-53页 |
| 4.3.1 致密化过程与晶粒生长的变化 | 第44-48页 |
| 4.3.2 烧结动力学“窗口” | 第48-49页 |
| 4.3.3 粉体粒径对烧结激活能的影响 | 第49-53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5章 SPS 烧结工艺对碳化钛陶瓷烧结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4-67页 |
| 5.1 引言 | 第54-55页 |
| 5.2 实验和研究方法 | 第55-56页 |
| 5.2.1 SPS 制备碳化钛陶瓷 | 第55-56页 |
| 5.2.2 测试与表征 | 第56页 |
| 5.3 烧结温度对碳化钛陶瓷致密化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6-60页 |
| 5.4 烧结压力对碳化钛陶瓷致密化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0-62页 |
| 5.5 保温时间对碳化钛陶瓷致密化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2-64页 |
| 5.6 烧结速率对碳化钛陶瓷致密化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4-66页 |
| 5.7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6章 烧结助剂对碳化钛陶瓷致密化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7-79页 |
| 6.1 引言 | 第67-68页 |
| 6.2 实验与研究方法 | 第68-69页 |
| 6.2.1 粉体制备 | 第68页 |
| 6.2.2 烧结与表征 | 第68-69页 |
| 6.3 Al_2O_3对碳化钛陶瓷致密化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9-72页 |
| 6.4 WC 对碳化钛陶瓷致密化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72-78页 |
| 6.5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 第7章 SiC 对碳化钛陶瓷显微结构及断裂韧性的影响 | 第79-91页 |
| 7.1 引言 | 第79-80页 |
| 7.2 实验和研究方法 | 第80-81页 |
| 7.2.1 粉体制备 | 第80-81页 |
| 7.2.2 烧结体制备及表征 | 第81页 |
| 7.3 SiC 的引入方式对碳化钛陶瓷基体显微结构的影响 | 第81-87页 |
| 7.3.1 机械球磨法引入 SiC | 第81-85页 |
| 7.3.2 共沉淀法引入 SiC | 第85-87页 |
| 7.4 SiC 对碳化钛陶瓷基体断裂韧性的影响 | 第87-90页 |
| 7.5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 第8章 CNTs 对碳化钛陶瓷致密化及性能的影响 | 第91-103页 |
| 8.1 引言 | 第91-92页 |
| 8.2 实验和研究方法 | 第92-94页 |
| 8.2.1 坯体制备及表征 | 第92-93页 |
| 8.2.2 烧结体制备及表征 | 第93-94页 |
| 8.3 CNTs 添加量对碳化钛陶瓷致密化、显微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 第94-99页 |
| 8.3.1 CNTs 添加量对碳化钛陶瓷致密化过程的影响 | 第94-95页 |
| 8.3.2 CNTs 添加量对力学性能及显微结构的影响 | 第95-97页 |
| 8.3.3 CNTs 添加量对导热性的影响 | 第97-99页 |
| 8.4 烧结温度对 TiC-CNTs 陶瓷致密化过程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99-101页 |
| 8.5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 第9章 结论 | 第103-10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5-112页 |
| 致谢 | 第112-114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