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0-29页 |
第一节 中风后肢体麻木的病因机制研究 | 第10-13页 |
一、祖国医学对中风后肢体麻木病因病机的认识和研究 | 第10-11页 |
二、西医对对中风后肢体麻木病因的认识和研究 | 第11-13页 |
第二节 中风后肢体麻木治疗的研究进展 | 第13-27页 |
一、祖国医学对中风后肢体麻木治疗上的研究进展 | 第13-25页 |
(一) 中医药治疗 | 第13-17页 |
(二) 针灸治疗 | 第17-25页 |
二、现代医学对中风后肢体麻木治疗上的研究进展 | 第25-27页 |
第三节 灸五脏俞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的理论基础及依据 | 第27-29页 |
一、传统医学对于灸五脏俞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的理论基础及依据 | 第27-28页 |
二、现代医学对于灸五脏俞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的理论基础及依据 | 第28-29页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29-44页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29-33页 |
一、病例来源 | 第29页 |
二、诊断标准 | 第29-31页 |
三、病例纳入标准 | 第31页 |
四、病例排除标准 | 第31页 |
五、剔除、脱落和中止试验标准 | 第31-32页 |
六、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 第32页 |
七、意外情况的处理 | 第32-33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33-35页 |
一、随机化方法 | 第33页 |
二、治疗方法 | 第33页 |
三、主要指标观察及方法 | 第33-34页 |
四、统计结果及分析 | 第34页 |
五、技术路线 | 第34-35页 |
第三节 研究结果 | 第35-44页 |
一、一般资料分析 | 第35-38页 |
二、患者治疗前基础指标分析比较 | 第38-41页 |
三、治疗后疗效评价 | 第41-44页 |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 第44-50页 |
第一节 现代医学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的现状 | 第44-45页 |
一、现代医学对中风后遗留的肢体麻木症状的认识 | 第44页 |
二、现代医学对中风后遗留肢体麻木症状的治疗 | 第44-45页 |
第二节 传统医学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的现状 | 第45-47页 |
一、传统医学对中风后遗留的肢体麻木症状的认识 | 第45-46页 |
二、传统医学对中风后遗留的肢体麻木症状治疗的研究 | 第46-47页 |
第三节 灸五脏俞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的理论基础及依据 | 第47-48页 |
一、传统医学对于灸五脏俞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的理论基础及依据 | 第47-48页 |
二、现代医学对于灸五脏俞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的理论基础及依据 | 第48页 |
第四节 研究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一、一般资料比较 | 第48页 |
二、两组FMMS量表积分比较 | 第48页 |
三、治疗前后感觉障碍疗效比较 | 第48-49页 |
四、治疗前后肢体麻木症状比较 | 第49页 |
第五节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展望 | 第49-50页 |
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49页 |
二、展望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录 | 第55-67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详细摘要 | 第69-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