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内分泌腺疾病及代谢病论文--胰岛疾病论文--糖尿病论文

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对糖尿病难愈创面修复机理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0页
    1.1 引言第16-17页
    1.2 皮肤的结构与组成第17-19页
    1.3 皮肤组织损伤与修复重建第19-21页
        1.3.1 正常的皮肤愈合过程第19-20页
        1.3.2 难愈创面与细胞缺氧第20-21页
    1.4 糖尿病皮肤难愈创面第21-22页
    1.5 生物活性玻璃在皮肤组织损伤中的应用第22-26页
        1.5.1 生物活性玻璃的发展简述第22页
        1.5.2 生物活性玻璃的生物活性第22-23页
        1.5.3 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第23-24页
        1.5.4 生物活性玻璃在皮肤组织损伤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第24-26页
    1.6 本课题设计与创新第26-30页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6-27页
        1.6.2 研究内容第27-29页
        1.6.3 本研究创新之处第29-30页
第二章 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的制备与理化性能表征第30-38页
    2.1 引言第30页
    2.2 实验方法第30-34页
        2.2.1 化学试剂与仪器设备第30-32页
        2.2.2 SGBG 的制备第32页
        2.2.3 NBG 的制备第32-34页
        2.2.4 测试与表征第34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4-37页
        2.3.1 粒径及形貌分析第34-37页
    2.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不同制备方法生物活性玻璃材料体外矿化性能和细胞学研究第38-59页
    3.1 引言第38-39页
    3.2 体外矿化实验第39-46页
        3.2.1 实验与方法第39-40页
        3.2.2 结果与讨论第40-46页
    3.3 细胞学实验第46-52页
        3.3.1 材料与方法第46-52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52-57页
        3.4.1 人成纤维细胞鉴定第52-56页
        3.4.2 生物活性玻璃浸提液对人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第56-57页
    3.5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四章 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修复糖尿病大鼠难愈创面的实验研究第59-81页
    4.1 引言第59-61页
    4.2 实验部分第61-67页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61-62页
        4.2.2 生物活性玻璃的制备与表征第62-64页
        4.2.3 Ⅰ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制备第64页
        4.2.4 实验分组与处理第64-66页
        4.2.5 创面修复评价第66页
        4.2.6 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分析第66页
        4.2.7 透射电镜观察第66-67页
        4.2.8 统计学分析第67页
    4.3 实验结果第67-76页
        4.3.1 全层缺损创面大体观第67-68页
        4.3.2 各组创面修复情况第68-70页
        4.3.3 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分析第70-74页
        4.3.4 透射电镜结果第74-76页
    4.4 讨论与分析第76-79页
    4.5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五章 生物活性玻璃复合云南白药用于糖尿病全层缺损创面的研究第81-98页
    5.1 引言第81-82页
    5.2 实验部分第82-88页
        5.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82-83页
        5.2.2 生物活性玻璃的制备与表征第83页
        5.2.3 Ⅰ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制备第83-84页
        5.2.4 实验分组与处理第84页
        5.2.5 创面修复评价第84-85页
        5.2.6 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分析第85-87页
        5.2.7 透射电镜观察第87-88页
        5.2.8 统计学分析第88页
    5.3 实验结果第88-94页
        5.3.1 全层缺损创面大体观第88-89页
        5.3.2 各组创面修复情况第89-91页
        5.3.3 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分析第91-93页
        5.3.4 透射电镜结果第93-94页
    5.4 结果讨论与分析第94-97页
    5.5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结论第98-100页
创新点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1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11-116页
致谢第116-117页
附件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福辛普利对糖尿病肾病大鼠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下一篇:肾素(前体)受体在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