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消化系肿瘤论文--肝肿瘤论文

新型多肽—阿霉素-miR-脂质体肝癌靶向治疗及抗耐药性效应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英文缩略词一览表第13-15页
第1章 前言第15-27页
    1.1 肝癌及肝癌研究现状第15-17页
        1.1.1 肝癌的发生及发病率第15-16页
        1.1.2 肝癌的诊断、治疗第16-17页
    1.2 阿霉素脂质体研究现状第17-21页
        1.2.1 阿霉素简介第17-18页
        1.2.2 脂质体简介第18-19页
        1.2.3 脂质体的分类第19页
        1.2.4 阿霉素脂质体及应用第19-21页
    1.3 靶向多肽的研究现状第21-22页
        1.3.1 多肽作为靶向配体第21页
        1.3.2 肝癌多肽研究现状第21-22页
    1.4 肿瘤的多药耐药性(MDR)第22-25页
        1.4.1 MDR研究现状第22-23页
        1.4.2 MDR逆转研究现状第23页
        1.4.3 双功能脂质体第23-25页
    1.5 脂质体特性研究现状第25-27页
        1.5.1 脂质体的制备技术第25-26页
        1.5.2 脂质体的检测方法第26-27页
第2章 本课题的立项依据、创新之处及技术路线第27-31页
    立项依据第27-28页
    创新之处第28页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如下第28-31页
第3章 miRNA质粒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第31-43页
    3.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第31-33页
        3.1.1 实验材料第31页
        3.1.2 实验试剂第31-32页
        3.1.3 主要仪器设备第32页
        3.1.4 试剂的配制第32-33页
    3.2 实验方法第33-37页
        3.2.1 miRNA序列确定和载体的选取第33-34页
        3.2.2 pcDNA6.2-GW质粒载体小量制备第34-35页
        3.2.3 质粒的浓度与纯度测定第35页
        3.2.4 pcDNA6.2-GW质粒载体胶纯化回收第35-36页
        3.2.5 pre-miRNA的退火第36页
        3.2.6 pcDNA6.2-GW/miRNA质粒的构建第36-37页
        3.2.7 阳性克隆的制备和鉴定第37页
        3.2.8 pcDNA6.2-GW/miRNA质粒小量制备(去内毒素)第37页
    3.3 实验结果第37-40页
        3.3.1 pcDNA6.2-GW质粒胶纯化回收检测和合成片段退火检测第37-39页
        3.3.2 阳性克隆的制备和鉴定第39-40页
    3.4 讨论第40-43页
第4章 HCSP4-Lipo-miRNA-DOX体系的制备及鉴定第43-57页
    4.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第43-45页
        4.1.1 实验材料第43页
        4.1.2 实验试剂第43-44页
        4.1.3 主要仪器设备第44-45页
        4.1.4 试剂的配制第45页
    4.2 实验方法第45-51页
        4.2.1 HCSP4-Lipo-DOX脂质体的制备第45-46页
        4.2.2 HCSP4-Lipo-miRNA-DOX体系的制备第46-47页
        4.2.3 HCSP4-Lipo脂质体的制备第47-48页
        4.2.4 HCSP4-Lipo-miRNA-DOX体系的粒径、分散系数、包封率检测第48页
        4.2.5 HCSP4-Lipo-miRNA-DOX体系的微结构观察第48-49页
        4.2.6 细胞培养第49-50页
        4.2.7 HCSP4-Lipo-miRNA-DOX体系的细胞转染及条件优化第50-51页
        4.2.8 HCSP4-Lipo-miRNA-DOX体系的靶向性检测第51页
    4.3 实验结果第51-55页
        4.3.1 HCSP4-Lipo-miRNA-DOX体系的特性检测第51-53页
        4.3.2 HCSP4-Lipo-miRNA-DOX体系的转染条件的优化第53页
        4.3.3 HCSP4-Lipo-miRNA-DOX体系的转染效率评估第53-54页
        4.3.4 HCSP4-Lipo-miRNA-DOX体系的靶向性检测第54-55页
    4.4 讨论第55-57页
第5章 HCSP4-Lipo-miRNA-DOX体系对人肝癌细胞、DOX耐受性肝癌细胞生物学效应第57-71页
    5.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第57-58页
        5.1.1 实验材料第57页
        5.1.2 实验试剂第57页
        5.1.3 主要仪器设备第57-58页
        5.1.4 试剂的配制第58页
    5.2 实验方法第58-62页
        5.2.1 细胞培养与HCSP4-Lipo-miRNA-DOX制备(同第4章)第58页
        5.2.2 细胞毒性检测第58-59页
        5.2.3 体外损伤修复法第59页
        5.2.4 细胞凋亡检测(DAPI染色)第59-60页
        5.2.5 细胞骨架整体形态结构检测第60-61页
        5.2.6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第61页
        5.2.7 细胞周期检测第61-62页
        5.2.8 统计学处理第62页
    5.3 实验结果第62-69页
        5.3.1 HCSP4-Lipo-miRNA-DOX对HCC细胞毒性第62-63页
        5.3.2 HCSP4-Lipo-miRNA-DOX对HCC细胞运动能力的影响第63-64页
        5.3.3 HCSP4-Lipo-miRNA-DOX对HCC细胞凋亡的影响第64-65页
        5.3.4 HCSP4-Lipo-miRNA-DOX对细胞骨架整体形态结构影响第65-67页
        5.3.5 HCSP4-Lipo-miRNA-DOX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第67-68页
        5.3.6 HCSP4-Lipo-miRNA-DOX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第68-69页
    5.4 讨论第69-71页
总结与展望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87页
致谢第87-8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转铁蛋白共载吲哚菁绿纳米探针用于脑胶质瘤双模态成像和光热治疗的研究
下一篇:miR-149-5p、CCL18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