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公共建筑论文--图书馆、档案馆论文

图书馆建筑的地域性表达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1.1 选题背景第10-12页
        1.1.1 全球化背景下地域性的消隐第10页
        1.1.2 地域主义思想的回归第10-11页
        1.1.3 文化职能的日益提升为图书馆建筑地域性表达提出的新要求第11-12页
    1.2 研究目的第12-15页
        1.2.1 辨析建筑全球化与地域性之间的是与非第12-13页
        1.2.2 明确图书馆建筑在地方地域性构建中的职与责第13-15页
        1.2.3 解析图书馆建筑地域性表达的“词汇”与“语法”第15页
    1.3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6-17页
        1.4.1 研究内容第16页
        1.4.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5 研究背景及现状第17-21页
        1.5.1 地域性建筑研究背景及现状第17-19页
        1.5.2 图书馆建筑地域性设计的研究现状第19-21页
    1.6 行文框架第21-22页
第二章 图书馆建筑的发展与变迁第22-33页
    2.1 图书馆建筑的演进第22-27页
        2.1.1 西方图书馆发展历程第22-25页
        2.1.2 我国图书馆发展历程第25-27页
    2.2 图书馆职能的演变第27-29页
        2.2.1 以社会体制演变的角度分析图书馆建筑的职能变化第27-28页
        2.2.2 以信息载体的演变的角度分析图书馆建筑的职能变化第28-29页
        2.2.3 以文化职能演变的角度分析图书馆建筑的职能变化第29页
    2.3 图书馆建筑的功能演进第29-30页
        2.3.1 以人与“书”之间关系的变化分析图书馆建筑的功能演进第29页
        2.3.2 以信息传播与研究模式的变化分析图书馆建筑的功能演进第29-30页
        2.3.3 以社会教育和自主学习的角度分析图书馆建筑的功能演进第30页
    2.4 图书馆建筑未来发展方向第30-31页
    2.5 图书馆建筑地域性表达研究价值的面面观第31-33页
        2.5.1 环境效益第31页
        2.5.2 情报效益第31页
        2.5.3 文化效益第31-32页
        2.5.4 社会效益第32-33页
第三章 国外图书馆建筑地域性表达现状与调研案例分析第33-52页
    3.1 延续圣殿式传统的新古典主义第33-34页
        3.1.1 俄罗斯国家图书馆第33-34页
        3.1.2 哈弗大学图书馆第34页
    3.2 以现代建筑手法展现人文精神的地域设计倾向第34-39页
        3.2.1 英国国家图书第35-36页
        3.2.2 法国国家图书馆第36-39页
    3.3 新地域主义第39-43页
        3.3.1 埃及-----新亚历山大图馆书馆第39-41页
        3.3.2 东亚建筑文脉继承和发扬者第41-43页
    3.4 生态设计第43-47页
        3.4.1 荷兰代尔夫特技术大学图书馆第44-45页
        3.4.2 英国泰晤士河谷大学图书馆学术信息中心第45-46页
        3.4.3 美国西雅图图书馆第46-47页
    3.5 针对性的地域人性化设计第47-49页
        3.5.1 新加坡璧山社区图书馆第48-49页
    3.6 小结第49-52页
第四章 我国图书馆建筑地域性表达现状与调研案例分析第52-80页
    4.1 新与旧的同气连枝------图书馆的改、扩建设计中的地域性延续第52-59页
        4.1.1 鲜明对比:中国国家图书馆第52-54页
        4.1.2 一脉相承:首都图书馆第54-59页
    4.2 历史遗韵第59-63页
        4.2.1 陕西省图书馆第60-62页
        4.2.2 上海市图书馆第62-63页
        4.2.3 福建省图书馆第63页
    4.3 乡土情怀第63-65页
        4.3.1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图书馆建筑第64-65页
    4.4 融汇自然第65-69页
        4.4.1 形态融合:西安欧亚学院图书馆第65-66页
        4.4.2 系统融合:山东交通学院图书馆第66-69页
    4.5 文脉延续第69-72页
        4.5.1 北京大学图书馆第69-72页
    4.6 人文精神的新演绎-----隐喻手法的应用第72-74页
        4.6.1 临沂大学图书馆第72-73页
        4.6.2 南京大学杜厦图书馆第73-74页
    4.7 时代人文风貌第74-77页
        4.7.1 临沂市图书馆------万阅城第74-76页
        4.7.2 汕头大学图书馆第76-77页
    4.8 图书馆建筑地域性表达途径第77-78页
    4.9 图书馆建筑地域性表达手法总结第78-80页
第五章 图书馆地域性表达影响因素、表达原则及策略第80-91页
    5.1 建筑地域性的“基因”表达第80页
    5.2 建筑“地域性基因表达”的基本要素第80-83页
        5.2.1 自然环境第81页
        5.2.2 人文环境第81-82页
        5.2.3 社会环境第82页
        5.2.4 经济条件第82页
        5.2.5 技术条件第82页
        5.2.6 时代要求第82-83页
    5.3 图书馆建筑地域表达特有要素第83-84页
        5.3.1 地域性表达的职能划分第83-84页
        5.3.2 图书馆建筑软实力的地域性构建第84页
    5.4 图书馆“地域性基因表达”的内容及相应的表达途径第84-87页
        5.4.1 自然生态-----绿色节能第84页
        5.4.2 地域文脉-----建筑语言的人文对话第84-85页
        5.4.3 社会共享-----开放服务第85页
        5.4.4 经济优化-----技术适宜第85-86页
        5.4.5 时代要求-----地域文明的时代回应第86页
        5.4.6 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要求第86页
        5.4.7 地域信息-----综合统筹第86-87页
    5.5 图书馆建筑地域性表达原则及策略第87页
    5.6 图书馆建筑地域性表达语言总结第87-89页
    5.7 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地域性语言表达倾向第89-91页
第六章 图书馆建筑地域性表达方法研究第91-102页
    6.1 重庆市地域环境分析第91-93页
        6.1.1 自然环境第91页
        6.1.2 人文环境第91-92页
        6.1.3 重庆市本土建筑特点及建造手法总结第92-93页
    6.2 重庆图书馆工程概况第93-94页
    6.3 建筑地域性表达设计方法分析第94-101页
        6.3.1 职能定位第94页
        6.3.2 功能组织第94-95页
        6.3.3 建筑设计意向中的地域表达-----山城中的秀峦涵谷第95-96页
        6.3.4 场地设计第96-97页
        6.3.5 建筑空间设计第97-99页
        6.3.6 建筑立面设计第99-100页
        6.3.7 建筑景观设计第100-101页
    6.4 图书馆建筑的地域信息统筹第101-102页
结论第102-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6页
致谢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纪念性建筑空间的情感表达方法探究
下一篇:水利水电工程立体交叉作业安全管理研究--以三峡升船机工程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