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中药实验药理论文

基于PDGFR/JAK2/STAT3通路探讨痛愈舒颗粒对寒凝血瘀型EMs大鼠在位内膜的调控机制

缩略词表第7-8页
中文摘要第8-12页
ABSTRACT第12-17页
引言第18-19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9-36页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的研究进展第19-28页
        一、现代医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的认识第19页
        二、现代医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第19-25页
            (一) 盆腔解剖结构改变第19页
            (二) 盆腔内环境改变第19-22页
            (三) 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第22-24页
            (四) 免疫功能异常第24页
            (五) 遗传因素第24-25页
            (六) 心理因素第25页
        三、现代医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的治疗第25-28页
            (一) 期待疗法第25页
            (二) 药物治疗第25-27页
            (三) 手术治疗第27-28页
            (四) 手术联合药物第28页
            (五) 辅助生殖技术第28页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的研究进展第28-33页
        一、祖国医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的认识第28-29页
        二、祖国医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病因病机的阐述第29-30页
        三、祖国医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的治疗手段第30-33页
            (一) 内治法第30-31页
            (二) 外治法第31-32页
            (三) 中西医结合治疗第32-33页
    第三节 关于PDGFR、p-JAK2、p-STAT3和VEGF的研究第33-36页
        一、对PDGFR的研究第33页
        二、对p-JAK2的研究第33页
        三、对p-STAT3的研究第33-34页
        四、对VEGF的研究第34页
        五、PDGFR、p-JAK2、p-STAT3和VEGF之间的相互影响第34-36页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第36-124页
    前言第36-39页
    实验一 寒凝血瘀型大鼠模型的建立第39-48页
        一、实验材料第39-40页
            (一) 实验动物第39页
            (二) 仪器与材料第39-40页
        二、实验方法第40页
            (一) 建立模型第40页
            (二) 成模标准第40页
            (三) 统计学方法第40页
        三、实验结果第40-42页
            (一) 大鼠造模不同时间的中医证候表现第41页
            (二) 各组大鼠实验室指标变化第41-42页
        四、讨论第42-47页
            (一) 中医“伏寒理论”指导实验造模第43-46页
            (二) 寒凝血瘀型造模方法的选择第46-47页
        五、结论第47-48页
    实验二 寒凝血瘀型内异症大鼠模型的建立第48-62页
        一、实验材料第48-49页
            (一) 实验动物第48页
            (二) 仪器与材料第48-49页
        二、实验方法第49-53页
            (一) 建立模型第49-51页
            (二) 成模标准第51页
            (三) 病理学观察第51-52页
            (四) 阴道涂片观察第52页
            (五) 统计学分析第52-53页
        三、实验结果第53-59页
            (一) 大鼠造模情况第53页
            (二) 各组大鼠中医证候表现第53页
            (三) 各组大鼠病灶大体外观第53-54页
            (四) 各组大鼠的病理学观察第54-57页
            (五) 各组大鼠的实验室指标变化第57-59页
        四、讨论第59-61页
            (一) 寒凝血瘀型内异症大鼠模型造模方式的选择第59页
            (二) 药物干预该模型时间点的选择第59-60页
            (三) 对寒凝血瘀型内异症大鼠模型造模结果分析第60-61页
            (四) 造模心得第61页
        五、结论第61-62页
    实验三 PDGFR/JAK2/STAT3通路在内异症大鼠模型在位内膜的表达及痛愈舒颗粒对其治疗性干预作用第62-102页
        一、实验材料第62-64页
            (一) 实验动物第62页
            (二) 仪器与材料第62-64页
        二、实验方法第64-70页
            (一) 动物选择第64-65页
            (二) 模型建立第65页
            (三) 用药分组第65页
            (四) 实验取材与组织保存第65页
            (五) 病理学观察第65-66页
            (六) 凝血功能、血流变及性激素水平检测第66页
            (七) 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cal)第66页
            (八) 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第66-67页
            (九)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Reaction, RT-PCR)第67-70页
            (十) 统计学处理第70页
        三、实验结果第70-93页
            (一) 大鼠造模情况第70页
            (二) 各组大鼠中医证候表现第70页
            (三) 各组大鼠病灶大体外观第70-71页
            (四) 各组大鼠的病理学观察第71-72页
            (五) 各组大鼠的实验室指标变化第72-76页
            (六) 各组在位内膜中HOXA10的表达第76-79页
            (七) 各组在位内膜中PDGFR的表达第79-83页
            (八) 各组在位内膜中p-JAK2的表达第83-87页
            (九) 各组在位内膜中p-STAT3的表达第87-91页
            (十) 各组在位内膜中VEGF的表达第91-93页
        四、讨论第93-101页
            (一) 中西医病机结合点第93-94页
            (二) HOXA10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第94页
            (三) PDGFR、p-JAK2、p-STAT3、VEGF在内异症中的表达及意义第94-96页
            (四) 内异症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第96页
            (五) 痛愈舒颗粒对寒凝血瘀型内异症相关不孕的治疗第96-101页
        五、结论第101-102页
    实验四 预防性用药对内异症大鼠模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改善第102-124页
        一、实验材料第102页
            (一) 实验动物第102页
            (二) 仪器与材料第102页
        二、实验方法第102-104页
            (一) 大鼠模型的建立及给药方式第102-103页
            (二) 实验取材与组织保存第103页
            (三) 病理学观察、性激素水平、血流变与凝血功能检测第103页
            (四) 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cal)第103页
            (五) 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第103页
            (六)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Reaction, RT-PCR)第103页
            (七) 统计学处理第103-104页
        三、实验结果第104-122页
            (一) 大鼠造模情况第104页
            (二) 各组大鼠中医证候表现第104页
            (三) 各组大鼠病灶大体外观第104页
            (四) 各组大鼠的病理学观察第104-105页
            (五) 各组大鼠的实验室指标变化第105-108页
            (六) 各组在位内膜中HOXA10的表达第108-111页
            (七) 各组在位内膜中PDGFR的表达第111-114页
            (八) 各组在位内膜中p-JAK2的表达第114-117页
            (九) 各组在位内膜中p-STAT3的表达第117-120页
            (十) 各组在位内膜中VEGF的表达第120-122页
        四、讨论第122-123页
            (一)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本实验中的应用第122页
            (二) 痛愈舒颗粒预防性用药对寒凝血瘀型内异症大鼠的治疗效果第122-123页
        五、结论第123-124页
第三部分 结论第124-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40页
创新点第140-141页
不足与展望第141-142页
附录第142-143页
致谢第143-14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44-146页
个人简历第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石甘散对戊四氮致痫大鼠行为学表现及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下一篇:水栀子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