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池熔炼处理铅锌冶炼渣的高温脱硫及碳热还原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5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铅锌冶炼渣的来源及组成特征 | 第10-15页 |
1.2.1 铅冶炼工艺 | 第10-12页 |
1.2.2 锌冶炼工艺 | 第12-13页 |
1.2.3 铅锌冶炼渣的组成特征 | 第13-15页 |
1.3 铅锌冶炼渣的处理方法 | 第15-23页 |
1.3.1 铅锌冶炼渣的直接利用 | 第15-17页 |
1.3.2 铅锌冶炼渣的湿法回收 | 第17-20页 |
1.3.3 铅锌冶炼渣的火法回收 | 第20-23页 |
1.4 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1.4.1 选题意义 | 第23-24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2 实验原料和研究方法 | 第25-33页 |
2.1 实验原料 | 第25-27页 |
2.2 实验设备 | 第27-28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28-30页 |
2.3.1 金属硫酸盐分解过程的热力学计算 | 第28-30页 |
2.3.2 高温脱硫实验 | 第30页 |
2.3.3 碳热还原实验 | 第30页 |
2.4 检测与分析方法 | 第30-33页 |
2.4.1 热重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 第30-31页 |
2.4.2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1页 |
2.4.3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 第31页 |
2.4.4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 | 第31-33页 |
3 金属硫酸盐分解过程的热力学研究 | 第33-43页 |
3.1 金属硫酸盐分解过程的热力学计算 | 第33-38页 |
3.1.1 硫酸铅分解过程的热力学计算 | 第33-35页 |
3.1.2 硫酸锌分解过程的热力学计算 | 第35-36页 |
3.1.3 硫酸铟分解过程的热力学计算 | 第36页 |
3.1.4 硫酸铁分解过程的热力学计算 | 第36-37页 |
3.1.5 硫酸钙分解过程的热力学计算 | 第37-38页 |
3.2 金属硫酸盐分解过程的TG-DSC热分析 | 第38-41页 |
3.2.1 硫酸铅分解过程的TG-DSC热分析 | 第38页 |
3.2.2 硫酸锌分解过程的TG-DSC热分析 | 第38-39页 |
3.2.3 硫酸铟分解过程的TG-DSC热分析 | 第39-40页 |
3.2.4 硫酸铁分解过程的TG-DSC热分析 | 第40-41页 |
3.2.5 硫酸钙分解过程的TG-DSC热分析 | 第4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4 沉铁渣的高温脱硫研究 | 第43-52页 |
4.1 模拟沉铁渣的高温脱硫 | 第43-47页 |
4.1.1 温度的影响 | 第43-45页 |
4.1.2 气氛的影响 | 第45页 |
4.1.3 冷却方式的影响 | 第45-47页 |
4.2 沉铁渣的高温脱硫 | 第47-49页 |
4.2.1 进料比的影响 | 第47-48页 |
4.2.2 脱硫温度的影响 | 第48-49页 |
4.3 高温脱硫的机理探讨 | 第49-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5 碳热还原研究 | 第52-62页 |
5.1 脱硫产物的碳热还原 | 第52-58页 |
5.1.1 还原剂的影响 | 第52-54页 |
5.1.2 还原温度的影响 | 第54-56页 |
5.1.3 混料方式的影响 | 第56-58页 |
5.2 碳热还原的机理探讨 | 第58-6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6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