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1 可见光通信系统的提出 | 第13页 |
1.1.2 可见光通信系统的一般结构 | 第13-14页 |
1.1.3 可见光通信的国际标准 | 第14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5-19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4 论文内容安排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可见光通信系统光源与接收器的工作原理与器件选型 | 第21-29页 |
2.1 LED发光原理 | 第21-23页 |
2.2 LED器件类型 | 第23-24页 |
2.3 LED光源主要性能参数 | 第24-25页 |
2.4 LED器件选型 | 第25-26页 |
2.5 光传感器类型 | 第26-27页 |
2.6 传感器性能参数 | 第27-28页 |
2.7 光电传感器选型 | 第28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可见光通信系统的信道理论模型与实验测试 | 第29-44页 |
3.1 可见光通信系统信道模型的基本理论 | 第29-31页 |
3.1.1 信道一般模型 | 第29-30页 |
3.1.2 可见光通信中的链路模型 | 第30-31页 |
3.2 LED的光源模型及其仿真 | 第31-36页 |
3.2.2 LED光源模型的Matlab仿真 | 第33-36页 |
3.3 可见光通信系统的信道串扰问题 | 第36-40页 |
3.3.1 上下行信道串扰问题 | 第36-37页 |
3.3.2 可见光通信上下行信号串扰解决方案 | 第37-38页 |
3.3.3 解决方案:磁致旋光晶体 | 第38-40页 |
3.4 可见光通信中信道实验 | 第40-43页 |
3.4.1 实验器材 | 第40-41页 |
3.4.2 实验方案 | 第41-42页 |
3.4.3 实验数据分析 | 第42-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点到点可见光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44-64页 |
4.1 可见光通信系统的发送端设计 | 第44-50页 |
4.1.1 可见光通信中的调制方式 | 第44-46页 |
4.1.2 串口电路的设计 | 第46-47页 |
4.1.3 LED驱动电路的设计 | 第47-50页 |
4.2 可见光通信系统的接收端设计 | 第50-56页 |
4.2.1 光电转换电路的设计 | 第50-52页 |
4.2.2 带通滤波器的设计 | 第52-54页 |
4.2.3 主级电路的设计 | 第54-56页 |
4.3 可见光通信系统STM32单片机程序设计 | 第56-60页 |
4.3.1 发送端程序的设计 | 第56-58页 |
4.3.2 接收端程序的设计 | 第58-60页 |
4.4 可见光通信系统的整体调试 | 第60-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5.1 本文主要工作总结 | 第64-65页 |
5.2 下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