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施工论文--各项工程与工种论文--基础工程论文

软土地区排水管道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9页
    1.2 排水管道基坑支护工程技术现状第9-12页
        1.2.1 基坑的作用第9页
        1.2.2 基坑支护工程的特点第9-10页
        1.2.3 排水管道基坑中常用的支护方式第10-12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及研究的方法第12-14页
        1.3.1 研究的问题第12页
        1.3.2 研究的方法第12-14页
第二章 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制定第14-22页
    2.1 概述第14页
    2.2 项目资料收集第14-18页
        2.2.1 工程概述第14页
        2.2.2 项目与周边环境的情况第14-15页
        2.2.3 水文地质情况第15-17页
        2.2.4 地质纵剖面及岩土参数第17-18页
    2.3 排水管道敷设方案第18-20页
        2.3.1 项目特点分析第18-19页
        2.3.2 提出方案第19-20页
        2.3.3 方案比选第20页
    2.4 制定基坑支护方案第20-21页
    2.5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三章 基坑支护计算及深化设计第22-49页
    3.1 概述第22页
    3.2 基坑支护计算理论第22-24页
        3.2.1 土压力模型的选取第22-23页
        3.2.2 支护设计计算方法第23-24页
        3.2.3 内力计算方法第24页
        3.2.4 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理论第24页
    3.3 基坑支护计算第24-34页
        3.3.1 支护计算模型第25页
        3.3.2 参数输入第25-26页
        3.3.3 结构计算第26-29页
        3.3.4 整体稳定验算第29页
        3.3.5 抗倾覆稳定性验算第29-30页
        3.3.6 抗隆起验算第30-33页
        3.3.7 抗管涌验算第33页
        3.3.8 计算分析小结第33-34页
    3.4 软弱地基处理方案第34页
    3.5 处理后地基参数的修正方法第34-37页
        3.5.1 概述第34页
        3.5.2 水泥土特性第34-36页
        3.5.3 地基参数修正第36-37页
    3.6 基坑支护计算修正第37-44页
        3.6.1 支护计算模型第37-38页
        3.6.2 参数输入第38-39页
        3.6.3 结构计算第39-41页
        3.6.4 整体稳定验算第41-42页
        3.6.5 抗倾覆稳定性验算第42-43页
        3.6.6 抗隆起验算第43-44页
        3.6.7 修正后结果分析第44页
    3.7 基坑结构附属设施——止水帷幕设计第44-46页
        3.7.1 止水帷幕的作用机理第44-45页
        3.7.2 竖向止水帷幕埋设深度计算公式第45-46页
        3.7.3 本项目止水帷幕埋设深度计算第46页
    3.8 基坑支护设计确定第46-47页
    3.9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四章 基坑支护施工关键技术要点第49-59页
    4.1 概述第49页
    4.2 基坑支护施工内容及总体施工流程第49-50页
        4.2.1 施工内容第49页
        4.2.2 总体施工流程内容第49-50页
    4.3 拉森钢板桩施工技术要点第50-55页
        4.3.1 钢板桩施打第50-52页
        4.3.2 钢管内撑安装流程第52-54页
        4.3.3 钢管内撑安装注意事项第54页
        4.3.4 钢管内撑撑安装安全措施第54-55页
        4.3.5 钢管内撑拆除第55页
        4.3.6 钢板桩拔除第55页
    4.4 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要点第55-57页
        4.4.1 施工前准备第55-56页
        4.4.2 施工材料第56页
        4.4.3 施工工艺第56页
        4.4.4 施工注意事项第56-57页
    4.5 土方开挖技术要点第57页
    4.6 周边建筑、管线保护措施第57-58页
    4.7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5.1 结论第59页
    5.2 展望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附件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绿色基础设施理念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乡土景观在抚宁县滑石后村景观设计中的保护与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