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9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13-14页 |
1.2 相关概念 | 第14-17页 |
1.2.1 空间与社会空间 | 第14-16页 |
1.2.2 城市社会空间的差异、分异与隔离 | 第16-17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7-27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2-27页 |
1.4 研究框架与主要内容 | 第27-28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第2章 新韦伯主义城市空间思想概述 | 第29-39页 |
2.1 新韦伯主义的理论来源 | 第29页 |
2.2 新韦伯主义思想简述 | 第29-34页 |
2.2.1 雷克斯、摩尔的“住房阶级”理论 | 第29-31页 |
2.2.2 帕尔的“城市经理人”理论 | 第31-34页 |
2.3 对新韦伯主义的发展 | 第34-36页 |
2.4 新韦伯主义空间理论对分析空间分异的价值 | 第36-39页 |
第3章 我国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表现及形成机制 | 第39-52页 |
3.1 我国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表现 | 第39-41页 |
3.1.1 居住分异 | 第39-40页 |
3.1.2 服务设施分异 | 第40-41页 |
3.1.3 公共空间分异 | 第41页 |
3.2 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形成机制 | 第41-50页 |
3.2.1 权力要素与利益诉求 | 第42-45页 |
3.2.2 我国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运作 | 第45-50页 |
3.3 小结 | 第50-52页 |
第4章 我国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演进与影响 | 第52-59页 |
4.1 社会空间分异的演进 | 第52-56页 |
4.1.1 社会空间的差异化自然状态 | 第52-54页 |
4.1.2 城市社会空间由差异向分异发展 | 第54-56页 |
4.2 社会空间分异的负面影响 | 第56-58页 |
4.2.1 社会空间分异是对城市本质的背离 | 第56页 |
4.2.2 社会空间分异形成城市的碎片化 | 第56-57页 |
4.2.3 社会空间分异形成阶层的固化从而加剧社会的分化和社会矛盾 | 第57页 |
4.2.4 城市社会空间分异对居民空间权力的侵害 | 第57-58页 |
4.3 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我国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治理 | 第59-69页 |
5.1 以空间正义的价值指导城市空间建构 | 第61-63页 |
5.1.1 注重城市社会空间的环境正义 | 第61-62页 |
5.1.2 体现城市社会空间的发展正义 | 第62页 |
5.1.3 实现城市社会空间的沟通正义 | 第62-63页 |
5.2 以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消解空间分异的形成 | 第63-64页 |
5.3 以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促进城市社会群体交流 | 第64-66页 |
5.4 以政策法规保障公民的城市生活权力 | 第66-67页 |
5.5 小结 | 第67-69页 |
结束语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7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