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0 前言 | 第12-20页 |
0.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0.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0.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0.3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0.4 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1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概述 | 第20-27页 |
1.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4页 |
1.1.1 消费观 | 第20-22页 |
1.1.2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 | 第22-24页 |
1.2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研究的理论支撑 | 第24-27页 |
1.2.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 第24-25页 |
1.2.2 西方的符号学理论 | 第25页 |
1.2.3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第25-27页 |
2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现状的调查分析 | 第27-35页 |
2.1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 | 第27页 |
2.2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的调查 | 第27-28页 |
2.3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8-35页 |
2.3.1 重物质性消费,轻精神性消费 | 第29页 |
2.3.2 重视时尚品牌性消费,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 | 第29-30页 |
2.3.3 超前消费意识增长,“月光族”人数增加 | 第30-32页 |
2.3.4 重视消费更新速率,维持性消费比重偏低 | 第32-34页 |
2.3.5 重视即时性消费,消费具有很大冲动性 | 第34页 |
2.3.6 重视人情消费,交换性消费所占比重上升 | 第34-35页 |
3 当代大学生不良消费观原因分析 | 第35-45页 |
3.1 社会环境在消费导向上存在偏差 | 第35-39页 |
3.1.1 中西方多元消费观的冲击 | 第35-37页 |
3.1.2 大众传播媒介的消费误导 | 第37-38页 |
3.1.3 “一切向钱看”的不良社会风气影响 | 第38-39页 |
3.2 高校消费观教育体系的缺失 | 第39-41页 |
3.2.1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消费观教育的重视不够 | 第39-40页 |
3.2.2 消费观教育内容的缺失 | 第40-41页 |
3.2.3 高校大幅度扩招相对增加教育难度 | 第41页 |
3.3 家庭消费观教育未发挥有效作用 | 第41-43页 |
3.3.1 不当的家庭教养方式 | 第41-42页 |
3.3.2 不良的家庭消费氛围 | 第42-43页 |
3.3.3 理财教育意识的缺失 | 第43页 |
3.4 大学生群体因素的影响 | 第43-45页 |
3.4.1 大学生消费心理的不成熟性 | 第43-44页 |
3.4.2 缺乏理财观念和一定的消费技能 | 第44-45页 |
3.4.3 群体内部不良消费倾向影响 | 第45页 |
4 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途径 | 第45-65页 |
4.1 营造消费观教育的良好社会支撑环境 | 第46-47页 |
4.1.1 净化社会风气,消除不良消费观的影响 | 第46页 |
4.1.2 加强对大众传媒的控制和利用 | 第46-47页 |
4.2 构建高校完善的消费观教育体系 | 第47-59页 |
4.2.1 坚持对大学生进行消费观教育的目标 | 第47-48页 |
4.2.2 坚持对大学生进行消费观教育的原则 | 第48-52页 |
4.2.3 丰富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内容 | 第52-56页 |
4.2.4 创新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方法 | 第56-59页 |
4.3 重视家庭教育在消费观教育中的作用 | 第59-61页 |
4.3.1 实行民主教养方式,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 第60页 |
4.3.2 家长以身作则,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 第60-61页 |
4.3.3 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理财教育 | 第61页 |
4.4 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 | 第61-64页 |
4.4.1 加强自身修养,参与消费实践,提高消费技能 | 第61-62页 |
4.4.2 客观把握自身经济状况,有意识地培养理财能力 | 第62-63页 |
4.4.3 重视同辈群体教育力量,构建精神消费认同感 | 第63-64页 |
4.5 加强学校、家庭、社会联系,形成消费观教育合力 | 第64-65页 |
4.5.1 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 | 第64页 |
4.5.2 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联系 | 第64-65页 |
5 结束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个人简历 | 第74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