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0 引言 | 第9-18页 |
0.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0.1.1 农村信贷抵押品的缺失 | 第9页 |
0.1.2 我国农户贷款担保的政策支持 | 第9-10页 |
0.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0.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0.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0.3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0.3.1 国外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0.3.2 国内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0.3.3 文献评述 | 第14-15页 |
0.4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0.5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0.5.1 问卷调查法 | 第16-17页 |
0.5.2 案例分析法 | 第17页 |
0.6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1 担保授信下农户供应链融资的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8-20页 |
1.1.1 供应链融资 | 第18页 |
1.1.2 农户供应链融资 | 第18-19页 |
1.1.3 参与主体 | 第19-20页 |
1.1.4 信用水平 | 第20页 |
1.2 相关理论 | 第20-22页 |
1.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0-21页 |
1.2.2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1页 |
1.2.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1-22页 |
2 担保授信下农户供应链融资模式分析 | 第22-29页 |
2.1 担保授信下农户供应链融资模式的特征分析 | 第22-24页 |
2.1.1 授信管理机制 | 第22-23页 |
2.1.2 负债履约管理机制 | 第23页 |
2.1.3 信贷交易成本 | 第23-24页 |
2.1.4 担保机制 | 第24页 |
2.2 政策性担保下农户供应链融资模式分析 | 第24-25页 |
2.3 互助性担保下农户供应链融资模式分析 | 第25-27页 |
2.4 商业性担保下农户供应链融资模式分析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担保授信下农户供应链融资信用水平的控制机制分析 | 第29-36页 |
3.1 授信准入 | 第29-30页 |
3.2 结构授信 | 第30页 |
3.3 担保替代 | 第30-31页 |
3.4 贷前甄别 | 第31页 |
3.5 现金流控制 | 第31-32页 |
3.6 贷款风险补偿 | 第32页 |
3.7 担保机构的分散风险 | 第32-34页 |
3.8 贷款合约 | 第34-36页 |
4 担保授信模式下农户供应链融资信用水平的实证研究 | 第36-50页 |
4.1 研究方法 | 第36-37页 |
4.2 问卷设计 | 第37-38页 |
4.3 变量指标 | 第38-40页 |
4.4 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 | 第40-42页 |
4.5 政策性担保下农户供应链融资信用水平控制机制分析 | 第42-43页 |
4.6 互助性担保下农户供应链融资信用水平控制机制分析 | 第43-44页 |
4.7 商业性担保下农户供应链融资信用水平控制机制分析 | 第44-45页 |
4.8 不同担保方式下农户供应链融资信用水平的差异分析 | 第45-48页 |
4.8.1 信用能力 | 第46-47页 |
4.8.2 信贷风险 | 第47-48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5 担保授信下农户供应链融资信用水平的案例研究 | 第50-59页 |
5.1 案例选取 | 第50页 |
5.2 湖南省农业信用担保公司 | 第50-52页 |
5.2.1 运作背景 | 第50-51页 |
5.2.2 运作方式 | 第51-52页 |
5.2.3 信用水平的控制机制分析 | 第52页 |
5.3 翁牛特旗农牧民信用担保互助协会 | 第52-54页 |
5.3.1 运作背景 | 第52-53页 |
5.3.2 运作方式 | 第53-54页 |
5.3.3 信用水平的控制机制分析 | 第54页 |
5.4 六和集团专业农牧担保公司 | 第54-57页 |
5.4.1 运作背景 | 第54-55页 |
5.4.2 运作方式 | 第55-56页 |
5.4.3 信用水平的控制机制分析 | 第56-5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59-62页 |
6.1 结论 | 第59-60页 |
6.2 建议 | 第60-62页 |
6.2.1 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发展农业商业性担保组织 | 第60页 |
6.2.2 增强农业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 | 第60-61页 |
6.2.3 加大农业信用担保政策的扶持力度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个人简历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