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耽美文化的大众化传播路径研究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1 耽美文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2.2 耽美文化传播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2.3 青年亚文化传播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内容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3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2 独特的女性青年亚文化:耽美文化 | 第16-24页 |
2.1 耽美文化 | 第16-19页 |
2.1.1 耽美文化的概念界定 | 第16页 |
2.1.2 耽美文化与女性青年亚文化 | 第16-17页 |
2.1.3 耽美文化与“腐”的密切关系 | 第17-18页 |
2.1.4 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耽美文化比较 | 第18-19页 |
2.2 中国耽美文化的发展过程 | 第19-21页 |
2.2.1 跨文化传播:耽美文化的源头 | 第19-20页 |
2.2.2 文化创造:耽美文化的群体传播力量 | 第20-21页 |
2.2.3 文化产业:耽美文化的大众化传播途径 | 第21页 |
2.3 中国耽美文化的发展现状 | 第21-24页 |
2.3.1 商业收编的过程 | 第21-22页 |
2.3.2 意识形态收编的过程 | 第22-24页 |
3 群体传播:耽美文化的社会化传播路径 | 第24-33页 |
3.1 虚拟异托邦:腐女群体的形成与现状 | 第24-28页 |
3.1.1 腐女群体形成的原因 | 第24-25页 |
3.1.2 腐女群体的发展轨迹 | 第25-27页 |
3.1.3 被误解的腐女群体 | 第27-28页 |
3.2 中国腐女群体内部的传播行为及表现 | 第28-31页 |
3.2.1 “参与”与“表现”——身份构建与认同 | 第28-29页 |
3.2.2 “拼贴”与“同构”——文本盗猎与解构 | 第29-30页 |
3.2.3 “虚拟”与“现实”——视域与场景变迁 | 第30-31页 |
3.3 中国腐女群体向外的传播行为及表现 | 第31-33页 |
3.3.1 “分享”与“排外”——区别自我与他者 | 第31页 |
3.3.2 “隐秘”与“公开”——匿名性表达 | 第31-33页 |
4 大众传播:耽美文化的大众化传播路径 | 第33-37页 |
4.1 互联网的长尾效应:小众群体传播的大众化 | 第33-35页 |
4.1.1 消费群体的大众化 | 第33-34页 |
4.1.2 耽美符号的大众化 | 第34页 |
4.1.3 文化空间的大众化 | 第34-35页 |
4.2 消费主义下的狂欢:耽美文化传播的大众化 | 第35-37页 |
4.2.1 狂欢猎奇式的文化娱乐 | 第35页 |
4.2.2 唯美化视觉的文化塑造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