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SDBS对TiO2纳米颗粒在松花江水样中的团聚及混凝去除的影响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25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1 纳米材料概述第10页
        1.1.2 纳米材料的生命周期分析第10-11页
        1.1.3 纳米材料毒性第11-12页
        1.1.4 水环境中纳米材料的存在状况第12页
    1.2 纳米颗粒的水环境行为第12-18页
        1.2.1 纳米颗粒的水环境行为概述第12-14页
        1.2.2 纳米颗粒在水体中的团聚第14-18页
    1.3 水体中纳米颗粒的去除第18-22页
        1.3.1 污水处理工艺对纳米颗粒的去除第18-19页
        1.3.2 常规给水处理工艺对纳米颗粒的去除第19-22页
    1.4 课题来源、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2-23页
        1.4.1 课题来源第22页
        1.4.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2-23页
    1.5 课题的技术路线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3-25页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25-32页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25-26页
    2.2 水样采集与水质指标测定第26页
    2.3 TiO_2粉末表征、浓度测定及 SDBS 临界胶束浓度测定第26-28页
        2.3.1 TiO_2粉末晶型及形貌测定第26-27页
        2.3.2 水样中 TiO_2NPs 浓度测定第27页
        2.3.3 SDBS 临界胶束浓度测定第27-28页
    2.4 团聚实验方法第28-29页
        2.4.1 1.0 mg/L TiO_2NPs 悬浮液团聚实验方法第28-29页
        2.4.2 10 mg/L TiO_2NPs 悬浮液团聚实验方法第29页
    2.5 混凝实验方法第29-32页
        2.5.1 混凝实验方法第29页
        2.5.2 松花江水样混凝实验方法第29-30页
        2.5.3 去离子水混凝实验方法第30-32页
第3章 SDBS 对 TiO_2NPs 团聚行为的影响第32-46页
    3.1 引言第32页
    3.2 TiO_2粉末形貌及晶型分析第32-33页
    3.3 SDBS 临界胶束浓度测定第33-34页
    3.4 SDBS 影响 TiO_2NPs 团聚的机理探讨第34-39页
        3.4.1 pH 对团聚的影响第34-35页
        3.4.2 SDBS 浓度对团聚的影响第35-36页
        3.4.3 离子强度对团聚的影响第36页
        3.4.4 SDBS 影响团聚的机理分析第36-39页
    3.5 TiO_2NPs 在松花江水样中的团聚第39-45页
        3.5.1 pH 对团聚的影响第39-42页
        3.5.2 SDBS 浓度对团聚的影响第42-43页
        3.5.3 自然水体中团聚情况分析第43-45页
    3.6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SDBS 对 TiO_2NPs 混凝去除的影响第46-64页
    4.1 引言第46页
    4.2 TiO_2NPs 在水体中的稳定性第46-51页
        4.2.1 TiO_2NPs 在松花江水样中的稳定性第46-48页
        4.2.2 TiO_2NPs 在去离子水中的稳定性第48-51页
    4.3 TiO_2NPs 在松花江水样中的混凝去除第51-63页
        4.3.1 混凝 pH 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第51-54页
        4.3.2 混凝剂投加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第54-57页
        4.3.3 团聚状态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第57-60页
        4.3.4 SDBS 对 TiO_2NPs 混凝影响分析第60-62页
        4.3.5 自然水体混凝情况分析第62-63页
    4.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结论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73-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应对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的城市“低排放区”立法研究
下一篇:膜生物电化学反应器运行效果及膜污染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