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背后的末世乱象--《儒林外史》中的教育世界论析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2页 |
(一) 选题的缘由 | 第8-9页 |
1.《儒林外史》的价值 | 第8页 |
2.导师的启示 | 第8-9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三) 研究新意 | 第11页 |
(四) 研究的重、难点 | 第11页 |
(五) 课题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六)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一、 《儒林外史》的社会背景与历史溯源 | 第12-19页 |
(一) 康乾盛世时期的社会背景 | 第12-16页 |
1.“回光返照”的清初经济 | 第12-13页 |
2.升平之下的文化乱象 | 第13-15页 |
3.应时而生的乾嘉学派 | 第15-16页 |
(二) 吴敬梓的教育思想背景 | 第16-19页 |
1.科举成就的显赫名门 | 第16-17页 |
2.进步思想的浸润 | 第17-18页 |
3.魏晋风度的渗透 | 第18-19页 |
二、 《儒林外史》中众生百态的教育考察 | 第19-29页 |
(一) 抑智慧:八股士子的科举迷梦 | 第19-22页 |
1.周进:穷塾师捐监取功名 | 第19-20页 |
2.范进:苦秀才中举发癫狂 | 第20-22页 |
(二) 坏心术:庄户子弟的人性畸形 | 第22-24页 |
1.匡超人:大孝子为名堕落 | 第22-23页 |
2.牛浦郎:窃书贼欺世盗名 | 第23-24页 |
(三) 滋放荡:没落士绅的扭曲反抗 | 第24-27页 |
1.杜慎卿:文士风流,矫揉世故 | 第24-25页 |
2.杜少卿:儒林狂狷,八股叛逆 | 第25-27页 |
(四) 受荼毒:书香女儿的雅俗分途 | 第27-29页 |
1.鲁小姐:痴八股、精举业 | 第27-28页 |
2.沈琼枝:善诗书、重名节 | 第28-29页 |
三、 《儒林外史》中教育问题的理论分析 | 第29-42页 |
(一) 教育学理论分析 | 第30-34页 |
1.强化控制——基于教育目的的分析 | 第30-32页 |
2.腐蚀灵魂——基于教育形式的分析 | 第32-34页 |
(二) 心理学理论分析 | 第34-38页 |
1.功名的吸引——从众心理分析 | 第34-35页 |
2.信念的坚持——自我效能感分析 | 第35-37页 |
3.欲望的满足——动机理论分析 | 第37-38页 |
(三) 社会学理论分析 | 第38-42页 |
1.自我的消解——社会冲突论分析 | 第38-39页 |
2.实体的操纵——社会互动论分析 | 第39-40页 |
3.价值的趋同——社会群体关系论分析 | 第40-42页 |
四、 《儒林外史》中教育讽刺的反思 | 第42-46页 |
(一) 盛世之中的腐朽 | 第42-44页 |
(二) 末世之中的清明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