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1. 绪论 | 第11-17页 |
| 1.1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 2. 研究意义及脱气技术背景 | 第17-31页 |
| 2.1 海水中甲烷、二氧化碳的成因 | 第17-19页 |
| 2.1.1 甲烷的成因 | 第17-18页 |
| 2.1.2 二氧化碳的成因 | 第18-19页 |
| 2.2 探测海水中气体含量的意义 | 第19-27页 |
| 2.2.1 研究海底热液现象的需要 | 第20-21页 |
| 2.2.2 研究海底冷泉现象的需要 | 第21-22页 |
| 2.2.3 研究海水中甲烷、二氧化碳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 第22-23页 |
| 2.2.4 海底油气资源的勘探的需要 | 第23-25页 |
| 2.2.5 研究深海流体生态系统的需要 | 第25-27页 |
| 2.3 脱气技术现状 | 第27-30页 |
| 2.3.1 惰性气体脱气 | 第27页 |
| 2.3.2 超声波脱气 | 第27-28页 |
| 2.3.3 真空脱气 | 第28-30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3. 真空脱气及红外探测原理 | 第31-39页 |
| 3.1 真空脱气原理 | 第31-35页 |
| 3.1.1 固体在水中运动时的受力情况 | 第31-33页 |
| 3.1.2 气泡在胶状液体中受力情况 | 第33-34页 |
| 3.1.3 脱气条件 | 第34-35页 |
| 3.2 红外吸收光谱探测原理 | 第35-37页 |
| 3.2.1 红外吸收 | 第35-36页 |
| 3.2.2 甲烷、二氧化碳的红外吸收特性 | 第36-37页 |
| 3.2.3 红外光谱探测原理 | 第37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 4. 系统整体设计 | 第39-59页 |
| 4.1 系统设计思路 | 第39-40页 |
| 4.2 系统结构框架 | 第40页 |
| 4.3 组成部分描述 | 第40-49页 |
| 4.3.1 减压过滤模块 | 第40-43页 |
| 4.3.2 流量计量模块 | 第43-44页 |
| 4.3.3 真空脱气泵 | 第44-47页 |
| 4.3.4 光谱仪 | 第47-48页 |
| 4.3.5 排水柱塞泵 | 第48-49页 |
| 4.4 硬件电路及软件设计 | 第49-57页 |
| 4.4.1 硬件电路设计 | 第49-55页 |
| 4.4.2 软件设计 | 第55-57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 5. 初步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59-63页 |
| 5.1 脱气性能测试 | 第59-60页 |
| 5.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0-63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 6.1 工作总结 | 第63-64页 |
| 6.2 工作展望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个人简历 | 第72页 |
| 发表学术论文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