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酚氧化酶原(proPO)编码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体内表达水平研究

符号说明第4-8页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1 前言第12-20页
    1.1 酚氧化酶研究概况第12-18页
        1.1.1 酚氧化酶的起源第12-13页
        1.1.2 酚氧化酶的生化特性第13-14页
        1.1.3 酚氧化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第14-15页
        1.1.4 酚氧化酶基因的调控概述第15页
        1.1.5 酚氧化酶的功能第15-17页
        1.1.6 酚氧化酶重组蛋白的体外表达第17-18页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第18-19页
    1.3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9-2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0-40页
    2.1 试虫饲养第20页
    2.2 试剂及仪器设备第20-23页
        2.2.1 主要试剂第20-21页
        2.2.2 试剂配制第21-23页
        2.2.3 仪器设备第23页
    2.3 小菜蛾总RNA的提取、鉴定及cDNA合成第23-26页
        2.3.1 小菜蛾总RNA的提取第23-24页
        2.3.2 小菜蛾总RNA的检测第24-25页
        2.3.3 小菜蛾第一链cDNA合成第25-26页
    2.4 PxPPO1编码蛋白序列全长的克隆第26-30页
        2.4.1 引物的设计第26-27页
        2.4.2 PCR反应第27-28页
        2.4.3 PCR产物的纯化第28-29页
        2.4.4 转化大肠杆菌和克隆测序第29-30页
    2.5 PxPPO2编码蛋白序列全长的克隆第30-31页
        2.5.1 引物的设计第30-31页
        2.5.2 PCR扩增、转化大肠杆菌及克隆测序第31页
    2.6 PxPPO1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1-34页
        2.6.1 pET-30a菌种的培养第31页
        2.6.2 试剂盒抽提质粒DNA第31-32页
        2.6.3 酶切反应第32页
        2.6.4 连接反应第32-33页
        2.6.5 E.coli BL21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33页
        2.6.6 重组DNA的转化第33-34页
        2.6.7 重组体的筛选第34页
    2.7 PxPP02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4页
    2.8 目标蛋白在E.coli BL21(DE3)中的诱导表达第34-36页
        2.8.1 常规培养诱导表达产物第34-35页
        2.8.2 最适IPTG浓度的选择第35页
        2.8.3 最适诱导温度的选择第35-36页
        2.8.4 最适诱导时间的选择第36页
        2.8.5 SDS-PAGE蛋白电泳第36页
    2.9 表达蛋白的溶解性验证第36-37页
        2.9.1 目标蛋白的大量诱导表达第36-37页
        2.9.2 超声波破碎表达蛋白第37页
    2.10 Western印迹鉴定表达产物第37-38页
        2.10.1 转膜第37页
        2.10.2 免疫反应第37-38页
    2.11 球孢白僵菌处理后菜青虫PrPPO1的表达研究第38-39页
        2.11.1 供试昆虫与菌株第38页
        2.11.2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第38-39页
    2.12 菜青虫血细胞中类绛色细胞密度第39-40页
        2.12.1 血细胞的收集第39页
        2.12.2 类绛色细胞密度测定第39-4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0-51页
    3.1 PxPPO1和PxPPO2编码区序列的扩增第40页
    3.2 重组子pEASY-T3-PxPPO的PCR鉴定第40-41页
    3.3 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第41页
    3.4 重组表达质粒的酶切鉴定第41-43页
    3.5 PxPPO在E.coli BL21(DE3)中的表达第43-47页
        3.5.1 常规条件下诱导表达产物的SDS-PAGE分析第43-44页
        3.5.2 不同IPTG浓度下诱导表达产物的SDS-PAGE分析第44页
        3.5.3 不同诱导时间诱导表达产物的SDS-PAGE分析第44-45页
        3.5.4 不同诱导温度诱导表达产物的SDS-PAGE分析第45页
        3.5.5 融合蛋白的表达形式分析第45-47页
    3.6 Western印迹鉴定第47-48页
    3.7 白僵菌侵染对菜青虫PrPPO1表达的影响第48-49页
    3.8 菜青虫PrPPO1的表达量与类绛色细胞密度的关系第49-51页
4 讨论第51-56页
    4.1 基因编码区PCR扩增第51页
    4.2 酶切和连接第51页
    4.3 诱导表达第51-52页
    4.4 优化表达条件第52-53页
    4.5 表达产物的western印迹鉴定第53页
    4.6 白僵菌孢子侵染后菜青虫PrPPO1的表达情况第53-54页
    4.7 菜青虫PrPPO1的表达及类绛色细胞密度第54页
    4.8 以PO为“靶标”设计环境友好农药的思考第54-56页
5 结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5页
致谢第65-6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为脂肪细胞的研究
下一篇:阿魏酸酯酶基因在黑曲霉中的同源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