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20页 |
1.6 研究创新 | 第20-22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22-28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24页 |
2.1.1 高技术产业的内涵及特征 | 第22-23页 |
2.1.2 绿色技术创新效率 | 第23-24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4-28页 |
2.2.1 技术创新理论 | 第24-25页 |
2.2.2 效率理论 | 第25-26页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6-27页 |
2.2.4 理论框架 | 第27-28页 |
3 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创新现状 | 第28-35页 |
3.1 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 | 第28-29页 |
3.2 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投入情况 | 第29-31页 |
3.3 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产出情况 | 第31-35页 |
4 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方法选择 | 第35-43页 |
4.1 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5-37页 |
4.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35-36页 |
4.1.2 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36-37页 |
4.2 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方法 | 第37-43页 |
4.2.1 DEA方法概述 | 第37-40页 |
4.2.2 网络SBM模型 | 第40-41页 |
4.2.3 Malmquist指数模型 | 第41-43页 |
5 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测度与分析 | 第43-57页 |
5.1 数据来源 | 第43页 |
5.2 数据基础分析 | 第43-45页 |
5.2.1 描述统计分析 | 第43-44页 |
5.2.2 Pearson相关分析 | 第44-45页 |
5.2.3 单样本T检验分析 | 第45页 |
5.3 网络SBM模型静态效率分析 | 第45-54页 |
5.3.1 从时间维度分析 | 第46-48页 |
5.3.2 从空间维度分析 | 第48-54页 |
5.4 Malmquist指数模型动态效率分析 | 第54-57页 |
5.4.1 从时间维度分析 | 第54-55页 |
5.4.2 从空间维度分析 | 第55-57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57-61页 |
6.1 结论 | 第57-58页 |
6.2 建议与对策 | 第58-60页 |
6.3 不足与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附录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页 |